南京電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秘書、公司辦副主任、廠史編纂負責人趙新生介紹,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華北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步步升級。國民黨政府為此提出了“經濟備戰(zhàn)”。1936年3月,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擬定了一項重工業(yè)建設計劃,預定3年之內建設一批與國防需要直接相關的重工業(yè)和礦業(yè),南京電氣的前身“中央電瓷制造廠”,就是該項計劃的產物。
“由于是‘經濟備戰(zhàn)’需要,作為戰(zhàn)時國防工業(yè)而興建,‘中央電瓷制造廠’初并不是在南京,而是在長沙。”趙新生介紹,1936年9月,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交通部和建設委員會三方共同決定,在湖南長沙建立中央電瓷制造廠。同年11月,在長沙黃土嶺建廠,次年12月投產。
鶴壁市華維測控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位于鶴壁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是鶴煤集團科技處下屬的科技型實體企業(yè),主要承擔鶴煤集團
煤礦、
選煤設備、
煤倉、
料倉、
破拱、
空氣炮及自動化系統(tǒng)的研制、改造、設計、開發(fā)、生產、銷售。技術力量雄厚,機加工藝完善,產品檢驗及使用環(huán)境標準規(guī)范,質量管理嚴格遵循國際ISO:9000認證標準,實施產品“三檢”制度,即用戶使用驗收制度,產品質量跟蹤制度,售后信息反饋制度。傾心打造穩(wěn)定、可靠、具性價比的工礦自動化產品。
趙新生遺憾地說,由于多地輾轉加上年代久遠,當年的設備、物品等已經不復存在。但這段“經濟抗戰(zhàn)”的悲壯歷史,經過對廠史資料深入挖掘,得以重現。
原標題:南京電氣:“經濟抗戰(zhàn)”的活見證
公司擁有一支專業(yè)的工程技術隊伍,在產品研發(fā)方面,采用CAD繪圖、三維造型、模擬仿真等前沿技術手段,不斷追求智慧的無限提升,實現電器科技與生產工藝的完美結合,在工礦自動化設備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引領市場,成就經典。全自動CO2氣體保護焊接、程控氬弧焊、數控模數加工、精密壓力鑄造、智能靜電噴涂等技術的應用,有效地保障了產品性能。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精湛的生產工藝,優(yōu)良的制作技術,使得產品盡顯一流品質。
“中央電瓷廠”早期主要生產低壓通訊絕緣子、瓷夾板、瓷插座和針式、茶托形絕緣子等,后又增加了懸式、拉緊絕緣子、瓷套管、保險絲具和無線電用高頻瓷等產品。趙新生說,工廠投產不久,抗日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由于日寇侵擾、敵機不停轟炸,工廠被迫先后遷往湖南的沅陵、衡陽,貴州的貴陽和四川的宜賓,損失巨大,但始終克服困難、堅持生產,為“經濟抗戰(zhàn)”做出了巨大貢獻。
聯(lián)系電話:0392-3280885
手機:13603920885
郵箱:farvict@126.com
地址:鶴壁市 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 金山工業(yè)區(qū) 淇山路39號
“中央電瓷制造廠”是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擬定“經濟抗戰(zhàn)”計劃后建成的座工廠,也是我國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座高壓電瓷制造廠,堪稱“中國經濟抗戰(zhàn)的企業(yè)先鋒”。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作出結束“中央電瓷制造廠”衡陽廠,緊縮宜賓廠、建設南京廠的決定。1948年8月,南京廠建成投產。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電瓷制造廠”得以保留下來,并改組更名為南京電瓷廠,成為老南京熟悉的拒遷臺灣的“南京五廠”之一,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