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吉林省能源局近日印發《吉林省能源科技裝備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到2020年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442億元,年均增長7%左右。風電方面,鼓勵發展3.0兆瓦及以上陸地風電機組研發制造,發電機、主軸、軸承、回轉支承、輪轂、變漿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制造,電場控制與并網控制系統制造等技術;支持優勢企業向制造+服務經營模式轉變,向風電場運營維護、運營承包等后服務市場發展,向國際化方向發展;鼓勵吉林明陽、華銳風電、三一電氣等風電整機龍頭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增強風電設備主機和關鍵配套件的創新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提高1.5-3兆瓦主機產量;進一步開拓市場。以下為規劃風電部分選節:
一、能源科技裝備發展現狀
(一)國內外能源科技裝備
1. 國際能源科技裝備
在新能源領域:風電機組朝著大型化、率的方向發展。已運行的風電機組單機大容量達到7兆瓦, 10兆瓦以上風電機組正在研制中。
2.國內能源科技裝備
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創新呈現明顯后發優勢。目前國內風電總裝機容量和年投入運營量世界,國產風電機組市場占有率超過90%,開發了與國情相適應的低風速、低溫、抗風沙、抗鹽霧等兆瓦級新型風電機組,國內陸地首臺5MW風電機組已于2015年8月成功并網運行;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已經下線。
(二)吉林省能源科技裝備發展成就
1.能源科技
風電并網、就地消納和調度優化等技術瓶頸有突破,研究取得進展。國網吉林電力公司在國內首次完成了風電場聯網運行短路試驗、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測試,開發出國內首套風功率預測系統和風電智能調度控制系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氫能綜合利用技術”和“固體聚合物電解質能源轉化與存儲”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東北電力大學風能并網發電、風電制氫項目研究已經進入示范階段;吉林電科院風能-熱能轉化技術、風電-火電調峰、生物質發電、低品位能源利用研究取得進展。北京天潤新能源公司長嶺縣龍鳳湖20萬千瓦風電制氫示范項目已經核準,項目建成后,將擁有20萬千瓦風電場、700萬立方米制氫和混氫裝置,生產低排放混氫壓縮天然氣,為風電就地消納開辟一條新途徑。
2.能源裝備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吉林省風能資源優勢明顯,“十二五”初期開發和利用步伐較快,廣東明陽、三一電氣、華銳風電、國電聯合動力、西班牙歌美颯等10戶風機總裝企業落戶吉林,設計整機年配套生產能力超過500萬千瓦;中材科技、吉林明陽、大安晨飛等葉片、塔筒、法蘭、箱體等風機零部件配套企業也相繼落戶并生產。
2011年以來由于國家宏觀政策調控,東北、蒙東地區風電限電嚴重,致使部分風電裝備企業經營困難,部分已建成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2015年華銳風電吉林公司生產1.5兆瓦、3兆瓦主機,預計實現產值3億元;中材科技白城葉片公司預計實現產值3.6億元;此外,吉林明陽、大安晨飛、國電吉林通力、三一電氣集團等風電裝備配套企業也在克服困難努力開拓省內外市場。
3.能源行業節能減排
積極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到2015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計并網裝機達到874.7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444.4萬千瓦,太陽能裝機6.7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6.4萬千瓦,水電裝機377.2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80.53億千瓦時。其中風電發電60.28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19.24億千瓦時,光伏發電1.01億千瓦時。
(三)存在的問題
1.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能力不強
吉林省能源科技研發基礎和創新能力比較薄弱,能源科技人才比較匱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不強,省內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建有技術研發中心的不多。以風電為例,省內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多是生產制造基地,而企業總部及相關的研發中心都在外省市,從而造成對外來技術的依賴性較大,企業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投入比重偏低。
2.風電等新能源裝備業發展面臨突出問題
由于吉林省電力生產嚴重供大于求,電力外送也面臨許多困難,因此國家分配的發展風電指標少,風電入網難、消納難,加之風電裝備引入過程中,缺乏嚴密的規劃和合理布局,導致裝備產能嚴重過剩。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風電裝備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風電主機生產企業生產不多,葉片企業也處于維持生產狀態。太陽能生物質能源裝備處于起步狀態,而且發展后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