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河北省發布了《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加快發展大型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及系統,重點推進10MW級及以上風電機組及電控系統(主控、變流器、變槳距、監控)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支持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及設備安裝平臺研制,發展海上風電安裝運輸船、吊裝船及維護設備,掌握6MW級海上型風電機組的電控系統設計及產業化制造技術。加大碳纖維材料等新型葉片關鍵技術攻關,建設張北艾郎風電大型風電葉片、金風科技風力發電機組整機智能制造等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支持開發具備自愈診斷能力和適應復雜電網情景的模塊化風力發電機組配套產品,開發智能控制設備,突破智能故障診斷及運維技術。推動智慧風電場建設,加快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綜合應用的陸上不同類型風電場智能化運維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風電機組和風電場綜合智能化傳感、數據采集及處理、智能運維技術,在張家口等地建設智慧風電場集群智能運維系統。
原文如下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7日
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河北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迫切需要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制定本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全球視野統籌布局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以企業、項目、平臺、基地為載體,以人才、技術、標準為重點,以成果轉化、品牌培育、軍民融合為途徑,以要素配置和優化環境為保障,進一步聚焦發展重點,組織實施十個專項行動,建設六大工程和一批產業基地集群,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新高地,著力打造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產業競爭新優勢,為構建河北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二)行動原則。
1.聚焦主攻方向。按照“河北有基礎、整合資源有條件、未來發展有市場、符合產業技術演進趨勢”的原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行業和領域,選擇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未來產業等10個領域,作為未來三年主攻方向,以重點突破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整體躍升。
2.強化載體抓手。抓要素資源配置,調整財政資金、建設用地等要素配置方向,加大對重點領域內企業、項目、人才、技術的支持力度,形成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力。抓重點工程建設,組織實施一批技術研發、高技術產業化、創新平臺建設、技術改造等項目,提升行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抓政策創新和環境優化,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抓督導考核,明確目標任務分工,確定市級主體責任,量化考核、加強督導,充分調動各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3.發揮兩個作用。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通過發布專項指南、實施財政補助等形式,引導社會資源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通過實施激勵政策、優化政府服務,增強發展環境的競爭力,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技術企業和高端創新平臺,調動全球創新資源,實現我省產業發展的“無中生有”。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突出企業在領域選擇、對外合作、投資決策、項目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大程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
(三)行動目標。
產業規模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大數據與物聯網、生物醫藥健康等10個重點領域主營業務收入超1.7萬億元,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企業競爭力得到新提升。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新增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好市場美譽度的終端產品、品牌產品。
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與京津協同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建設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引進一批高水平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在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技術標準,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集聚發展形成新格局。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規模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與京津、雄安新區共同形成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產業鏈銜接的國際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地。
(四)行動部署。
實施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先進環保5個專項行動,順應高成長性行業發展要求,面向全國產業布局和未來產業分工,推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示范應用,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快速壯大產業規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施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發展4個專項行動,順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發展質量,扭轉生物醫藥行業在全國排位下滑局面,鞏固新能源產業的優勢地位,推動裝備制造業向中高端發展,推進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強省轉變,增強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
實施未來產業專項行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趨勢,密切跟蹤前沿技術,超前布局重點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開發,搶占未來發展主動權,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前沿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打造未來競爭優勢。
二、主要任務
圍繞10個專項行動,組織實施六大工程,建設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
(一)實施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依托優勢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每年滾動實施百項技術含金量高、帶動作用大、示范性強的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加強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切實推動一批關鍵技術和設備的工程化集成與應用,推動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的孵化轉化和商業化。啟動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軍民融合產業園、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生命科技與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建設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進中科衡水京津冀創新發展和產學研合作等示范基地建設,大力引進一批國內外高端企業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推動一批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努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建立健全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庫,動態儲備一批產業化重點項目。
(二)實施重點技術改造工程。在生物醫藥、光伏風電、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工藝、裝備、產品和管理升級改造為重點,每年組織實施百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推動現有新興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務化發展,大幅提升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質量和競爭力,加快創建一批國際或國內知名品牌。大力開展“互聯網+”制造業試點示范,支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工業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的綜合應用。
(三)實施重點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圍繞雄安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建設,在信息網絡、生命科技、航空航天、高端新材料等領域,爭取布局一批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校,面向前沿科學、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及學科建設,部署建設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面向全省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建設需求,部署建設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面向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建設一批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積極爭取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評價獎勵機制,改革運行管理機制,提升創新平臺服務行業與區域的能力。到2020年,10個重點領域累計新建300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
(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工程。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分批設立人工智能、衛星應用、太赫茲、大數據及物聯網、新型光電顯示、重大新藥創制、高性能材料等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每年組織實施50項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項目,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與京津的產學研合作,力爭每年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同時,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對接,爭取更多國家項目在河北實施。
(五)實施標準體系創建工程。探索建立標準創新與技術創新的同步推進機制,支持優勢企業承擔國際、國內標準技術組織工作,推動自主創新成果標準化。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標準創建工作的引導,制定年度省標準規劃路線圖,實施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接活動,力爭我省企事業單位每年主導或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00項以上。2018年重點在泛能網協同控制總體功能及要求、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微波組件、光伏光熱、石墨烯、中藥現代化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六)實施創新百強培育工程。研究制定創新型領軍企業篩選標準和支持舉措,在10個重點領域中篩選一批優勢高新技術企業納入創新型領軍企業計劃。對納入計劃的企業,優先支持承擔省級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建設省級“雙創”示范基地,鼓勵在全球范圍引進高端創新人才,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雙向流動、重點科研項目合作機制;支持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商標和品牌產品。到2020年,培育百家自主創新能力強、主業突出、掌握核心技術、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企業。
(七)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加快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石家莊高端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石家莊通用航空綜合示范區、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等新興產業試驗區、示范基地建設,組織開展“回頭看”,推動規劃任務落地,打造引領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地。圍繞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和科技新城建設,在保定、廊坊、滄州、衡水等周邊區域布局建設一批機器人、新材料、大數據、新型顯示、現代中藥、生物與健康、新能源汽車、先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基地,形成與新區產業配套互動、成果轉移轉化的協同體系。依托優勢開發區或產業相對集中區域,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聚集,打造一批優質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到2020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達到30個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調整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加強領導力量,充實辦公室人員,強化對各級各地的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部署、重大項目建設、財政資金使用要提交領導小組審議,建立部門間項目、資金安排計劃溝通機制,領導小組定期發布年度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組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省級專家庫,設立分行業指導組,為全省規劃政策制定和重大項目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二)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機制,以系統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突破口,強化目標導向和督導問責,推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高校院所科研評價制度、國有企業創新激勵、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32項國務院授權的改革舉措落地實施,破除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中電科54所、13所、中船重工718所等駐冀央企深度參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及時將國家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成功經驗和改革舉措在我省復制推廣,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加快構建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三)加大省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在不改變現有專項資金管理渠道的前提下,調整優化省級財政產業發展資金支出方向,集中省級財政資金支持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發展。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高技術產業化、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示范基地建設以及央企合作發展。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省開發區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劃一定比例用于支持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省中小企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技術創新引導等專項資金也要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四)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創業投資機構。擴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三年內將政府注資規模擴大到20億元,引入銀行資金、民間資本,力爭總額達到100億元;改革引導基金托管方式,提高母基金專業化管理水平,增加對重點項目的直接投資比例。鼓勵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個人依法設立創業投資企業,支持各市及省級以上開發區組建創業投資基金,積極引進省外優秀投資團隊,力爭三年內全省工商注冊的創業投資機構達到200家以上。完善河北省創業投資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定期發布政府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建立創業投資與政府項目對接機制。加快省工業技改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中小企業創投基金、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相關引導基金的實施運作,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設立全省創業投資協會。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或掛牌融資,發行債券融資。
(五)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用地供應。優先將10個專項行動中投資較大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優先納入省市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滿足耕地占補平衡需要。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入區發展,對10個專項行動中的項目用地占補平衡,由項目所在市在市域內統籌解決,所在市確無占補平衡指標的,可以跨市進行調劑。健全產業用地供應機制,分類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使用土地,鼓勵工業項目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對符合規劃和安全要求、不改變用途,在原有建設用地進行廠房加層改造,增加用地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符合集約用地標準的工業項目優先保障土地供應,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低價標準的70%執行。
(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聚焦人才引進的方向和領域,省“巨人計劃”“百人計劃”“外專百人計劃”“三三三人才工程”等緊緊圍繞10個專項行動計劃,著力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人才引進與省級科技項目、產業化項目的銜接,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調整院校專業設置,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鼓勵省內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大力培養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技術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計劃,建立健全企業家培訓制度,建立企業家參與創新決策、凝聚創新人才、整合創新資源的新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打造一支具備國際視野、引領產業創新變革的企業家隊伍。
(七)全面提高產業對外開放水平。積極籌辦雄安新區創新論壇、石家莊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張家口全球企業家創新發展論壇、衡水湖“千人計劃”論壇等活動,創新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籌辦方式,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展覽展示比重,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質量、高規格的交流展示平臺。深化與中關村合作,在保定、廊坊、石家莊、滄州、衡水等地探索“飛地”模式,吸引中關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組織開展大規模招商引資活動,研究制定戰略性新興招商指引目錄,鼓勵各地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平臺型企業招商,力爭三年內省級以上開發區引進千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對引入的省外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經省政府同意,在省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助。
(八)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市場化機制。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推動創新資源、產業發展在全國布局,實現與國內外先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快速融合。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跨區域創新協作服務平臺,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合作,推進建設中國知識產權執法華北調度中心。大力發展技術交易平臺,構建京津冀技術交易市場網絡,推進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河北分中心建設,推動京津冀技術轉移機構互設分支機構。改革服務平臺管理機制,探索形成京津冀統一的技術信息標準、交易服務流程、技術轉移服務規范。學習借鑒深圳經驗,引進組建一批國內領先的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產權運作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運用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移轉化。
(九)建立省、市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機制。圍繞優化企業服務、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激發市場活力目標,開展省、市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活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省級選擇示范性好、創新性強、成長性高的企業100家,市級選擇500家,由省、市兩級政府、人大、政協領導成員掛點服務,定期調研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研究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點問題和行業共性問題。省、市集中政策資源,重點支持一批市場前景好、綜合效益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和項目,納入省、市政策支持范圍,加快培育百家創新型領軍企業。轉變政府支持方式,加大對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打造、創新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適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監管方式,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十)建立目標考核督導機制。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統計制度,加強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的統計監測。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對10個專項行動建立部門分工負責制度,逐一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10個專項行動的督導工作,建立工作臺賬,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專項行動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將10個專項行動納入省政府重點督查范圍,加強對專項行動實施的督查和問效,確保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