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锻ㄖ分赋,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重點任務有兩點:
1、推動可再生能源增長。堅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供給的重要組成、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抓手。科學發展風電,堅持海陸并舉、以海為主,2020年風電裝機并網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堅定不移發展光伏,鼓勵發展技術先進、就近消納、平價上網的光伏發電項目,積極推進寶應、泗洪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全力支持阜寧、沛縣等地申報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擴大我省光伏應用規模。
2、促進能源系統提效。以分布式為重點,有序推進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展,加快推進分布式能源市場化交易以及多能互補等各類國家和省級試點,促進能源供需實時互動、就近平衡、梯級利用。以降成本為目標,促進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盡早實現風電發電側平價上網、光伏用戶側平價上網,積極穩妥推進售電側改革和增量配網業務試點改革,降低終端用能成本。
原文如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3月7日
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
環境基礎設施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是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的基本保障。長期以來,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存在廢棄物收集處置能力不足、運營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需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提高設施運行效率,結合江蘇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充分認識環境基礎設施的系統性、整體性,結合長江大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等實際需求,堅持先規劃、后建設,有序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使其既滿足當前一段時間的需要,又能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針對不同領域,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不斷增強環境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輻射作用。
2.補齊短板、共建共享。重點加大對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的建設力度,保障環境基礎設施有效供給。倡導集約節約和共建共享理念,鼓勵各類污染物協同治理,鼓勵采取產業園區選址建設模式,形成一體化項目群,探索跨區域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一定區域內共建共享。
3.加強監管、提質增效。優先加強涉及城鄉穩定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環境基礎設施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和設施服務水平,保障城市及園區健康運行。
4.創新機制、多管齊下。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深化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針對環境基礎設施的基礎性、公益性特征,建立完善的投入機制、市場競爭的價格機制、開放共享的運行及管理制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深化環境基礎設施的供給方式改革。
(三)建設目標。
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布局完整、運行、支撐有力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目標。到2020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面推進城鎮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新增污水管網3000公里,改造污水管網600公里。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蘇南有條件的地區每個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蘇中蘇北地區6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加快推進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完成省級監管平臺建設。
——工業廢水處理目標。新增園區配套污水處理廠廢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以上,配套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的園區超過100個;@區“一企一管”實現全覆蓋并完善相應監測監控設施。檢修和完善園區地下雨污管網,工業園區雨污實現徹底分流。建設統一的園區污水處理廠管理平臺,對全省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全過程智慧監管并實現聯網。
——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目標。到2020年,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2萬噸/日,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除按規劃實施統籌處理的城市外,縣級以上城市實現“垃圾不出縣”,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80%。設區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70%,其他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60%。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把江蘇打造成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目標。到2020年,各設區市和重點地區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種類、數量基本匹配,處置設施布局趨于合理,處置能力不足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省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處置體系。其中,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較2017年新增85萬噸,年總處置能力達到180萬噸以上。
——污泥利用處置目標。加快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2020年底前,縣(市)實現永久性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全覆蓋,新增處理處置能力1800噸/日(以含水率80%計)以上,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目標。到2020年,全省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煤炭消費總量比2016年減少3200萬噸,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園區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目標。到2020年,建成全省化工園區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網,建立化工園區自動監控體系建設的規范和標準,建設全省化工園區數字化采集系統。構建工業園區“一園一檔”平臺,2019年底前與省級“一園一檔”環境信息管理平臺聯網。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促進水環境質量提升。
1.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切實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由“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全面提升我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1)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系統。
加大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優先解決已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問題,強化黑臭水體沿岸的污水截流、收集和處理,遵循配套管網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設施效能,到2020年新增污水管網3000公里。
積極推進城鎮雨污分流改造。原有雨污合流管網在清淤、疏通后可作為雨水管,并新建污水管道。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通過建設調蓄設施、增大截流倍數等措施,減少雨天污水溢流污染。到2020年完成老舊管網及合流制管網改造1500公里。
加強管網日常管理與養護工作。全面排查污水管網錯接、亂接、混接、老化、破損等問題,定期開展管網隱患排查及清淤疏通工作,提高養護裝備水平,引入現代化管養技術,切實落實管養要求和管養標準。
(2)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運營管理水平。
依照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原則,進一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布局,2018-2020年,全省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00萬噸/日以上,蘇中、蘇北地區加快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加大再生水利用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引導工業企業優先使用再生水。
深入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太湖流域地區按照《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在一級A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實行氮磷特別排放限值。到2020年,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在一級A排放標準基礎上完成再提標。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周邊可利用土地,建設人工濕地等生態凈化設施,實現尾水經生態過濾后排放。
加強船舶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推進船舶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或收集上岸處理,禁止直排入水。加快港口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實施400總噸以下內河運輸貨船生活污水存儲或處理設施改造,建設船舶污染物流動收集船,實現京杭運河等主要航道流動收集全覆蓋,有條件的港口碼頭要統籌規劃建設船舶生活污水公共上岸點并配套管網,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應當配備船舶生活污水流動接收車或設施。
提升運營技術水平,提高服務能力。小型污水處理廠逐步提升運行管理水平,逐步引入現代化運行管理技術,提升自動化運行水平,提高整體運行保障能力。引入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提高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的科學性與污染削減效益,全面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利用APP等移動互聯互動技術,提升污水處理綜合服務水平。
提升污水處理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推進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強化管網信息化管理能力。嚴格進水水質管控,提高養護隊伍配備標準,定期開展管網運行工況檢測與檢查,及時動態維護管網信息。
2.有序推進村莊生活污水處理。
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優先整治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和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內的村莊生活污水。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網入戶率,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鼓勵各地探索工程總承包等形式,優選專業企業承擔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強化縣域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ㄔO、專業化管護、一體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