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青海省政府近日發布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洞胧诽岢,在加快建成海南、海西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基礎上,再著力打造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推進共和、德令哈、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和西寧東川工業園光熱產業園建設,適時開發木格灘地區光伏光熱資源。有序推進冷湖茫崖風電走廊建設。加快推進“青電入豫”和海西至中東部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鞏固西部大開發前二十年取得的成就,推進新時代青海高質量發展,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若干措施。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精神,以“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為牽引,樹牢保護就是發展,發展就是保護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和飛地經濟,著力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提升互聯互通水平,著力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形成以生態保護優先為核心,綠色發展為路徑,擴大開放和補齊短板為重點,全面創建國家公園示范省、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的“1124”新時代青海發展新格局,奮力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
到2020年,打贏三大攻堅戰,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改革開放更加深入,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到2035年,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穩固。綠色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A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打贏三大攻堅戰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持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貧困地區發展短板。強化產業、就業、教育和健康扶貧,實施好“攜手奔小康”“百企聯百村、百企幫百戶”等精準扶貧行動,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保持政策的延續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開展城市揚塵綜合整治。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及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管理。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城市和重點縣城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推進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推動飲用水源地保護。推進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施耕地土壤保護重大工程,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實施礦山環境治理修復工程,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和轉移管理。嚴格環保執法、生態恢復治理、督察考核標準,鞏固污染防治成果。
(三)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健全重大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系,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充分保證資金需求。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推動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市場化兼并重組。
三、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推動“四個示范省”建設
(四)全方位推進保護“中華水塔”行動。進一步健全保護“中華水塔”的政策規劃體系,優化功能布局,加大專項工程實施力度,確保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一江清水向東流。構建“源頭鉆石環”“生態涵養環”“和諧共生環”三級保護層級,開展水資源涵養行動,保護雪山冰川河湖濕地;開展水環境污染防治行動,強化污染源防治,提高垃圾污水處理能力;開展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動,鞏固城鄉供水能力,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開展水生態系統保護工程,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功能,維護生態平衡;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建立響應機制,結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探索應對路徑,維系青藏高原氣候調節功能;開展人與自然和諧促進行動。
(五)科學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完成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啟動三期工程。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和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保護和改善黑河、疏勒河、石羊河、大通河等水源地林草植被。促進環青海湖地區的林地、草地、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良性循環。實施湟水流域規;謭鼋ㄔO,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保護柴達木地區原生態地表地貌,恢復沙區林草植被。繼續組織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國家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土保持等重點專項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區域為主體,覆蓋全省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網絡體系。
(六)創建國家公園示范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地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建立自然保護地資金保障機制,科學有效管理自然保護地。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造更多生態產品,推進綠色發展。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建設青海湖、昆侖山等國家公園,全面創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示范省。
(七)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在加快建成海南、海西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基礎上,再著力打造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優化開發水能資源,打造黃河上游水電基地。推進共和、德令哈、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和西寧東川工業園光熱產業園建設,適時開發木格灘地區光伏光熱資源。有序推進冷湖茫崖風電走廊建設。全力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推進“青電入豫”和海西至中東部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八)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壯大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枸杞等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培育一批高原特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知名品牌。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力度。完善特色農畜產品標準體系,制定特色產業產品行業標準。建立牦牛藏羊追溯管理平臺。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完善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完善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和智力支撐,組建國家牦牛技術創新中心和高原動物疫病檢測及防控技術研發中心。
(九)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鞏固發展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十進”活動,教育引導各民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五個認同”,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條件,實現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交往交流交融。扎實推進“平安青!苯ㄔO,加快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
四、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構建西寧—海東都市圈、柴達木東西呼應的核心增長極,蘭青—青藏(西格段)—格庫鐵(公)路為主線橫貫東西、側翼相連的經濟發展軸,加強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保護建設和機制創新,構筑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形成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的“兩核一軸一高地”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三定四融”基本原則,逐步推動形成“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發展新格局。統籌推進河湟谷地城市群,泛共和盆地、柴達木盆地城鎮區協調發展。支持西寧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加快蘭西城市群建設,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產業協調聯動發展。
(十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化,推動新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壯大電子信息新材料,培育發展新一代特色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前沿產業,發揮好信息技術對于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創新引擎作用,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構建省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的省、市州、區縣電子政務體系。推進數字惠民,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生領域的融合應用,顯著提高教育、醫療、社保、文化、交通、安全等領域的數字化水平。構建生態治理數字化體系,推廣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提高城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實施數字鄉村工程、數字家居工程,促進數字技能普及和智慧應用推廣。
(十二)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積極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布局,引導青南地區、海北、海南將不適宜在當地發展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向省內、省級園區集聚。完善跨區域引資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方面的合作機制。推進飛地園區建設,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把飛地園區打造成為飛地經濟的主引擎,圍繞園區產業定位,引進發展低能耗、無污染產業,開展好項目引進落地工作,促進產業集約發展和優化升級,推動全省各地區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