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基本出臺當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據統計,北京市、福建省、甘肅省、廣東省、河南省、黑龍江省、湖南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上海市、西藏自治區、云南省、浙江省等地區在“十四個五年規劃”中,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重視。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壯大綠色節能、清潔環保等產業,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率先建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引導全社會踐行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倡導“光盤行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構建更加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結構,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核電、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推進煤電清潔利用,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升。加快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升級。推進“光伏+”、微電網、風光儲一體化、智慧能源等新能源應用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以交通、工業、農業、建筑、餐飲、旅游等領域為重點,構建層次更高、范圍更廣的新型電力消費市場,繼續穩步推進電能替代。
以沿海一帶為新能源產業創新走廊,以莆田、泉州異質結電池及裝備生產基地為產業核心,以寧德、漳州儲能產業基地、興化灣—平海灣海上風電產業園為兩翼,打造“一核引領、兩翼齊飛、一廊主軸、多點布局”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培育 3~5 家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新能源設備企業,形成 2 個以上產值超千億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將福建建設成為全國乃至的新能源產業技術、標準、成果、裝備的輸出高地。
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大力發展新能源。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電力外送與就地消納結合,著力增加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抽水蓄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供給,形成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持續推進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模,打造金(昌)張(掖)武(威)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積極開展白銀復合型能源基地建設前期工作。加快酒湖直流、隴電入魯配套外送風光電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推動“光伏+”多元化發展。開工建設玉門昌馬等抽水蓄能電站,謀劃實施黃河、白龍江干流甘肅段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加快推進光熱示范項目建設,實現光熱發電與風光電協同無補貼發展。推動儲能成本進一步降低和多元利用,開展風儲、光儲、分布式微電網儲和大電網儲等發儲用一體化商業應用試點示范。建設清潔能源交易大數據中心。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到2025年,全省風光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占電源總裝機比例接近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超過30%,外送電新能源占比達到30%以上。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大力發展清潔低碳能源。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省管海域風電項目建成投產裝機容量超800萬千瓦,打造粵東千萬千瓦級基地,加快8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機組規;瘧,促進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上網;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大力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支持集中式光伏與農業、漁業的綜合利用。安全發展核電,提高鈾資源保障水平,有序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合理發展氣電,合理接收省外清潔能源,推動煤電清潔利用和靈活性改造,推進基于低碳能源的智能化、分布式能源體系建設。到2025年,省內電源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左右,西電東送大送電能力(送端)達到4500萬千瓦。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比下降到31%,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占比分別達到14%、22%和7%。
加快能源科技革命。圍繞能源科技短板弱項,提升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能源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加快推廣應用一批相對成熟的技術裝備,超前部署一批戰略性前沿技術,以技術創新驅動能源革命。建設中國南方核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形成深圳總部和陽江、惠州兩個重要核科研設施集群區的空間格局。加強新興技術先行引導和市場培育,探索開展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柔直送出、漂浮式海上風電、海洋波浪能、氫能、儲能等創新示范。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提升新能源產業集群整體發展水平,打造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
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著力推進近海深水區風電項目規;_發,積極推進深遠海浮式海上風電場建設,加快建設粵西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粵東海上風電運維和整機組裝基地,加快形成產值超千億元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提升海洋油氣勘探開采能力,建設大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基地,加快建設國家海上油氣戰略接續區,加強南海北部海上石油基地開發,建設湛江雷州烏石17-2油田群開發項目,加大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白云、荔灣凹陷海上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采進程,支持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生物質能、海水制氫等示范工程建設,加快資源普查和實驗性基地建設。實施海洋漁業基礎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一批現代漁港經濟區,優化海水養殖結構和布局,高標準建設智能漁場、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扶持遠洋漁業發展,支持建設海外漁業基地,提高海產品加工能力,積極打造“粵海糧倉”。
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優化省內能源結構。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建設,拓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示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加強氫能技術研發應用,提高工業副產氫純化水平,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示范,培育氫能產儲運用全產業鏈。推進煤礦綠色智能化升級,有序釋放優質產能。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發展節奏,重點在電力缺口較大地區布局大容量清潔支撐電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城市原則上不再建設除民生熱電外的煤電項目。穩定原油、天然氣產量,加強頁巖氣勘探開發,推進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
基礎能力持續增強。米字形高鐵網基本建成,鄭徐、鄭阜、商合杭、鄭太、鄭萬河南段等高鐵開通運營,高速公路通達所有縣城,鄭州機場三期北貨運區開工建設,淮河、沙潁河水運通江達海,“米+井”綜合運輸通道和多層次樞紐體系基本形成。青電入豫工程投用,電力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28%,管道天然氣網絡覆蓋90%以上縣城,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八乃巍背尚э@著,出山店水庫、前坪水庫下閘蓄水,引江濟淮、小浪底南北岸灌區等十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鄭州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提速,縣城及以上城區實現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全覆蓋。
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優先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消納為導向,結合省內外電力市場,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構建多種能源形態靈活轉換、智能協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體系,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占總裝機比例50%以上。有序推進風光資源利用,建設哈爾濱、綏化綜合能源基地和齊齊哈爾、大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在佳木斯、牡丹江、雞西、雙鴨山、七臺河、鶴崗等城市建設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茖W布局生物質熱電聯產、燃氣調峰電站,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等蓄能設施。推廣地熱能、太陽能等非電利用方式,積極穩妥推廣核能供暖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開展綠色氫能利用。
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基礎設施構建新支撐。交通網主骨架成型,微循環暢通。建成運行懷邵衡、黔張常等鐵路,高鐵通車里程近2000公里;長沙至益陽復線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95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組組通硬化路。能源網持續鞏固,電力裝機新增10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57%,省外能源入湘通道不斷拓寬。水利網持續完善,莽山水庫、毛俊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基本實現全覆蓋。信息網擴容升級,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布局,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物流網優化布局,形成了“一核三區多園六通道”的空間格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進,環保與民生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取得重大成效。
切實加大能源供應能力。堅持省外優質引入和省內加快建設相結合,多渠道全面提升能源供應能力,構建保障有力、清潔低碳、適度超前的能源供應體系。大力引入區外優質能源,提升祁韶直流、雅江直流利用率,加快“寧電入湘”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實現鯉魚江電廠送電湖南;加大天然氣、煤炭引入力度。充分發揮煤電兜底作用,實現永州、平江、華容和懷化石煤等4個電廠建成投產;鼓勵煤電機組延壽改造和煤電聯營,加快推進株洲電廠退城進郊、益陽電廠三期、石門電廠三期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湘南地區新建一個煤電項目。加強煤炭產運需協調銜接,推進與陜西、山西、內蒙古等重點產煤地區合作,多渠道保障煤炭供應。淘汰煤礦落后產能,優化煤炭生產結構,推進煤炭綠色發展。深度挖潛水電,建成五強溪電站擴機工程;重點依托一體化基地規;季诛L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發展光伏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和地熱能,穩步推進氫能等發展。加強應急儲備調峰設施建設。增強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大力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建成平江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安化抽水蓄能電站,爭取安化二期、東江、汨羅、攸縣和湘南地區等抽水蓄能電站納入選址規劃,鼓勵風電、光伏發電與儲能融合發展;加快煤炭儲備體系建設,依托浩吉鐵路運力和臨港碼頭建設岳陽、華容煤炭鐵水聯運儲備基地,在湘北、長株潭、湘中、湘南等地區布局區域性煤炭儲備基地,鼓勵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煤炭應急儲備項目建設;推進長沙、常德、衡陽等地應急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新建長沙等一批天然氣調峰電廠;加快岳陽國家原油商業儲備基地、黃花機場航煤油庫等建設。
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全面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 重。有序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_發和可持續發展,加— 98 — 快建設陸上風電平價項目,打造海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 地。因地制宜促進太陽能利用,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動 分布式光伏與儲能、微電網等融合發展,建設一批綜合利用平價 示范基地。多元化推進生物質能利用,推進垃圾焚燒電站規劃建 設。加強源網荷儲協同,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安全利用 核能,加快田灣核電7、8號機組項目建設。提高煤炭清潔集約利 用水平,全面淘汰落后煤電機組。以能源結構調整倒逼產業結構 調整,提高重大能源裝備先進技術和生產制造水平,建設新能源 產業基地。
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計劃,加快推動裝備制造技術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改造,提升裝備制造配套能力。以呼包鄂為重點,培育發展北奔、北重等新能源重卡汽車,打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動力總成、配套零部件及整車研發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推進礦用自卸車、推土機、重型汽車等交通運輸設備和采掘、裝載等工程機械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水平,促進運輸設備和工程機械產品提檔升級。推進呼和浩特光伏產業制造基地建設,鼓勵多晶硅、單晶硅及薄膜電池企業發展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提升大型光伏電站設備自給率。積極發展風電設備制造,加快建設通遼、烏蘭察布、包頭、巴彥淖爾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加快發展高端醫療設備、機器人制造、3D打印及應用產業,建設高檔伺服系統、高精密減速器、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積極發展先進化工、電力設備和農牧業機械制造產業。提升應急裝備制造產業鏈,推動研發生產方艙汽車、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布局建設額溫槍、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機,打造包頭等應急醫療裝備生產基地。
經濟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1%。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得到提升,煤炭產能、外運量、發電量和外送電量均居全國首位,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6.1%,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達到75%,稀土功能材料及終端應用產品占比達到53.6%。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更加鞏固,糧食和畜牧生產連豐連穩,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形成2個千億級、9個百億級農牧業主導產業。數字經濟、會展經濟、商貿物流、現代金融等加快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提升能源存儲消納能力。持續增強煤炭儲備能力,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儲能設施配套發展,實施青銅峽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儲能設施、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推進寧夏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原油、成品油商業儲備。加強能源需求側響應管理,鼓勵發展生物天然氣、生物成型燃料等新能源,引導工業、交通、農業等終端用戶優先選用清潔能源。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達到30%以上。
全鏈條布局清潔能源產業。堅持園區化、規;l展方向,圍繞風能、光能、氫能等新能源產業,高標準建設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紅寺堡、鹽池、中寧、寧東等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和賀蘭山、麻黃山、香山平價風電基地。加快發展光伏制造、風電制造和清潔能源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氫能制備、存儲、加注等技術開發,積極培育儲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電力裝機力爭達到4000萬千瓦。
清潔能源:建設1400萬千瓦光伏和450萬千瓦風電項目、寧東太陽能電解制氫儲能及應用示范工程;實施隆基樂葉科技年產3GW單晶電池、矽盛光電4GW單晶硅棒硅片、中車株洲風機裝備制造、威力傳動高精密傳動設備、金晶科技太陽能光伏輕質面板、日盛高新氫能源綜合利用等項目。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按照到203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電、外電入魯 “三 個1/3”能源結構調整的要求,統籌能源生產和消費,構建清潔 低碳、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
強化能源供給保障.穩定省內能源生產,實施減量替代,穩 步發展大型清潔煤電.持續加大勝利油田勘探開發,推動油 氣資源增儲穩產.優化省外能源基地開發布局,推動渤海油氣資 源在我省登陸,積極參與海外資源采購.強化能源應急保障設施 建設,在煤炭消費中心、鐵路交通樞紐、主要中轉港口布局一批 省級煤炭儲備基地,完善油氣儲運網絡,推進沿海大型油氣碼頭 建設.到2025年,全省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開采,煤炭產量穩 定在1億噸左右,省內電力總裝機規模達到1.9億千瓦左右.
加快優化能源結構.突出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天然氣 四大板塊,實現能源消費增量由清潔能源供給.大力發展可再生 能源,加強風電統一規劃、一體開發,規劃布局千萬千瓦海上風 電和陸上風電裝備產業園,開展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 展光伏發電,建設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和魯西 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科學發展生物質能、水能、地熱 能.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實施核能開發利用 行動計劃,按照 “3+2”總體布局,穩步有序推進海陽、榮成、 招遠等沿海核電基地建設,適時啟動第四核電廠址開發,探索核 能小堆供熱技術研究和示范,打造核能強省.持續擴大 “外電入 魯” ,重點推進昭沂直流配套電源投產,推動魯固直流建設配套 電源,開工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提高通道利用率和清潔 電量比例.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建設青島、煙 臺、威海、日照、東營沿海 LNG 接收站,中俄東線 (山東段)、 山東天然氣環網等主干管道建設.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 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在運在建核電裝機規模達 到1300萬千瓦左右,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500億千瓦時以上,天 然氣主干管網里程達到 8500 公里,沿海 LNG 接卸能力達到 2500萬噸/年左右.
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主動參與國家海洋戰略。深度融入環渤海地區藍色經濟協同 發展,推進重點產業領域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軍海洋制造業,加快提升海工裝備、港機設備 等海洋裝備制造競爭力,加快研制用于海洋開發的防腐新材料、無 機功能材料等。依托能源開發前沿技術,深化與沿海地區合作交 流,搶占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新領域。加強山西特色文化與海 洋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共贏發展。
提升清潔電力發展水平。立足電力外送基地戰略定位,推進 電力資源跨區域配置能力建設。以華北、華中等受電地區為重點, 布局推進一批特高壓及外送通道重點電網工程。適應煤電從主體 性電源逐步向基礎性電源轉變趨勢,探索大容量、高參數先進煤電 項目與風電、光伏、儲能項目一體化布局,實施多能互補和深度調 峰,提升電力供給效率。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構建“中長期+現貨 +輔助服務”的現代電力市場體系。以市場化、法治化、公平性、可 持續為方向,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支持政策體系,努力把能源 優勢轉換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到2025年,電力外送能力 達到5000—6000萬千瓦。
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統籌考慮電網條件和 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利用采煤沉陷區、鹽堿地、荒山荒坡等資源開 展集中式光伏項目。探索立體利用土地發展清潔能源模式,推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與建筑、交通、農業等產業和設施協同發 展。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快推進“新能源+儲能”試點, 推動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分布式發電、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示范 應用。發揮焦爐煤氣制氫等工藝技術低成本優勢,有序布局制、 儲、加、運、輸、用氫全產業鏈發展。因地制宜推進水能、地熱能、生 物質能、核能等開發布局。
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清潔能源規;_發,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油氣和其他新能源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改善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把發展清潔低碳與安全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推進電能替代、清潔能源電氣化,促進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科學開發光伏、地熱、風電、光熱等新能源,加快推進“光伏+儲能”研究和試點,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電氣化走在全國前列2025年建成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
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全面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發展核電,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和海上風電布局建設,加快儲能、氫能發展,到2025年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超過57%,高水平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成白鶴灘輸浙特高壓直流,持續優化外來電輸入比重和結構。推進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建成天然氣主環網,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民生優先的綜合供能服務網。加快電能替代,提高電氣化水平。圍繞核電基地探索建設零碳未來城(園)。
免費領取上述文件
掃描添加小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