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內蒙古再次在新能源行業讓大家聚焦:
內蒙古2022年上620萬KW風電:占比或超過年度比例10%8月27日,內蒙古發布《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
通知提出2021年,內蒙古計劃新安排集中式風電項目6.2GW,其中蒙西地區4.4GW,蒙東地區1.8GW。6.2GW相當于什么概念,如果2022全國新增55GW風電,內蒙古的風電新增規;驅⒊^10%!锻ㄖ芬,2020年底前核準(備案)且在核準有效期內的各類存量項目應在2021年底前并網投產,對于超出核準(備案)有效期而長期不建的項目,自治區能源局將根據國家要求組織清理,對確實不具備建設條件的,及時予以廢止。列入2021年度計劃的項目應于2022年12月31日之前并網。
很顯然,這一次內蒙古的風電還是光伏項目申報更加科學和務實,和之前《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一致,《通知》要求風電項目電化學儲能容量應為不低于項目裝機容量15%(2小時),充放電不低于6000 次(90%DOD),單體電芯容量不低于150Ah,與我一年期提出的風電/光伏配儲能將是一種常態化操作,這對風電開發業主而言,也是一次考驗。
風資源變成風電經濟:風電裝備投資是大頭
但是,我們也關注到,內蒙古這一次的項目申報布局原則中有幾個關鍵詞:基地化、規;、一體化、產業化,這與我們當前各個省市區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思路并無差異,資源帶動裝備產業,本地化裝備本地化使用,以此發展新能源經濟產業,應該說,這個做法初衷并無毛病。
作為風電經濟的核心,地方政府經濟的關注焦點,那就是風資源開發如何拉動裝備產業發展,這一點內蒙古實際上是走在前列的。內蒙古風電裝機規模3800萬千瓦以上,其裝備基地也是多的。4個月前,球哥整理了一下內蒙古的風機主機廠和產業鏈產業基地,那時候是22個,主機基地14個,應該說內蒙古的風資源為其風電經濟拉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風電裝備投資過去是招商引資:今天是強拉必配
在內蒙古這次的風電競爭配置方案中,我注意到在5項評分標準中,第四項就是對自治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兩條評分標準業內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條明顯有利于大型央企,在扶貧、地方企業投資項目(非風電)那是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第二條很明顯是要大家落地風電裝備制造業。本輪申報評分標準并未做出評分的比例,這里面就值得我們思考。
過去,風電項目開發在早期是各地風資源豐富區域的招商引資項目重點,后來為了資源配置逐步變得競爭激烈,電源企業拉著裝備企業一起被招商引資到風資源較好的區域投資,可以說,早期的風電裝備產業還是比較規范和有理性的。一方面是不扎堆,一方面實實在在投資。
但從2020年開始,全國各地的風資源開發權的獲取游戲規則發生重大改變,由過去企業上門開發到今天競爭配置,實施招標獲取,誰有實力,誰為地方經濟做貢獻,誰有經驗才能獲得開發權。而為地方經濟做貢獻這一點,地方政府顯然已經看到了裝備產業經濟的拉動效應,不滿足于風電項目當年的GDP那點小錢。因為風電項目實際每年的利稅也就幾百萬,而社會效益更加一般,就業帶不動幾個人,裝備產業投資就不一樣了,長期持續,無論是GDP,還是利稅,還是就業,還是經濟拉動,都是過去純粹搞幾個風電項目不能比擬的。
到處投資:是”真“投資,還是圈資源和市場
為了迎合地方政府發展風電經濟(裝備及產業鏈產業加上風電項目,風電的附加產業儲能,以及下游新火熱的制氫等),風電裝備行業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投資運動。為什么我說他是投資運動呢,因為有的企業開始陷入盲目的產業投資,到哪里都是帶著一本如出一轍的投資商業計劃處,從主機,到產業鏈,到儲能,到運維,到制氫,沒有幾十億或者上百億都不好意思開口跟政府談投資!動輒上百億的投資。
從4月份我統計的82個風電主機及產業鏈(不一定準確),估計到今天,肯定突破了100個,之前我也提到過,這種盲目的風電裝備投資是非理性的,一方面產能明顯過剩,一方面部分裝備投資企業并未按投資約定,純粹是通過投資變相約束地方政府幫助投資企業獲取市場訂單,其實這種做法其實也符合市場規律,但需要雙方守信。
作為企業而言,投資是有風險的,同時沒有利益也是不會投資的。問題在于,號稱投資幾十億元,結果就投資幾千萬或者1-2億元,租賃廠房進行設備的臨時組裝,本身而言并未給地方經濟帶來實質性的帶動作用,就是給出了一部分GDP,同時面臨著資源開發結束,立即走人的實際結果。
地方政府引進裝備投資:資源規劃和產能設計需要理性
當然,今天談到的這些問題究竟而言還是少數的或者極個別的現象,對地方政府而言,未來的裝備企業投資引進,需要理性和甄別。
個人覺得重復引進肯定要進行科學甄別,防止產能過剩后人去樓空,這個問題在全國很多地方已經發生。同時還要科學設計規劃資源開發進度,以此和裝備投資企業的產能匹配,不能貪大求全,企業的投資是要講回報的,所以很多投資企業打著大口號,實際卻是小動作,并未給地方政府真正帶來經濟社會效益。真正負責任的裝備投資企業是要講長遠的,一方面恪守與地方政府的投資協定,一方面科學設計投資規模,實事求是的投資,這才是大企業和負責任的企業做法,更重要的是對地方政府的新能源經濟發展才能保證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