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2021—2025 年,預計全球新增風電裝機470GW。根據測算,這些裝機將在25 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帶來330 萬個工作機會!1】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 表示,“一直以來,風電行業都保持著創造高質量長期就業機會的良好記錄,并能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F在全球經濟依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徘徊,各國政府應該看到風電行業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而就業機會是讓經濟回到正軌的關鍵因素!比蝻L能理事會(GWEC)政策與項目總監Joyce Lee 指出,“能源轉型的步伐在未來十年必須加快,才能保證本世紀中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令人鼓舞的是,能源轉型的進程會帶來就業和經濟效益的增加,各國政府應該設立更有雄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并建立能夠反映化石能源真實成本的能源市場。風電行業可以幫助實現更公平的能源轉型,比如海上風電能夠為海上油氣及海工領域提供就業機會。政府在制定經濟復蘇計劃時要保證從業人員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全球風電產業展望
2021—2025 年, 全球風電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從而有力地推動各國的經濟復蘇。2020 年,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仍然達到創紀錄的93GW。其中,陸上風電為歷史高水平,海上風電則取得歷史第二好成績。這不僅充分展示了風電產業的強大韌性,也表明其產業鏈足以支撐未來的發展。
預計2021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將降至88GW, 略低于2020 年,為歷史第二高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國海上風電與美國陸上風電“搶裝”的驅動。未來五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GAGR)有望達到4%,海上風電將高達31.5%。
2025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突破110GW,從而使2021—2025年的新增裝機規模合計達到470GW,接近于目前全球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的2/3。
在提供可負擔、清潔、零碳電力的同時,風電還能夠為當地社區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帶動工業發展。對于大型陸上風電與海上風電項目,其整個價值鏈將帶來眾多穩定的就業崗位。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計到2025 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1210GW。若政策制定者希望使經濟復蘇的刺激計劃產生出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他們應當認識到全球風電市場所具有的巨大、直接價值創造能力。
發展可再生能源好處多
此前公布的一些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發現,在相同的投資規模條件下,可再生能源帶來的工作機會遠多于化石燃料。
2017 年,權威期刊《經濟模型》(Economic Modelling)刊發的一篇文章測算出, 投入100 萬美元( 約合人民幣637萬元),可再生能源會帶來7.49個全職等價工時(full time equivalent,FTE)工作機會,是化石燃料(2.66個)的3倍多,這意味著在從“褐色”向“綠色”的轉型中每支出100萬美元,就將凈增5個左右的工作機會。
2021 年3 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了一份與《巴黎協定》目標相一致的報告,即到2050年在全球實現碳中和的能源轉型情景展望。在此情景下,2021—2050年,每年需要向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1.14萬億美元。到2050年,風電發電量將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3。
這些投入,除了有利于將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的1.5℃以內,還有望使可再生能源就業規模擴大4倍,達到數百萬級別。
在2020年公布的一份能源轉型情景路線圖中,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行業與能源轉型相關的就業崗位的地域分布情況。東南亞與拉丁美洲將占據極高的份額,這兩個地區的風電產業處于快速發展中。從長期來看,通過采取有效的政策體系推動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東亞與拉丁美洲的就業市場規模有望擴大20%,而大洋洲則增長380%。
風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還延伸至大規模減少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全球投運的6TW風電裝機預計每年能夠減少6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任何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能效或者電氣化方案。具體到國家層面而言,這將在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社會福利、系統恢復力等方面節約大量成本,因為碳減排有助于大幅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危害,包括與污染相關的疾病以及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強度。
表1 一個50MW陸上風電項目在25年全生命周期中帶來的工作機會分布
表2 一個500MW海上風電項目在25年全生命周期中帶來的工作機會分布
全球風電帶動就業的潛力
目前, 全球風電裝機規模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的風電直接從業人數合計達到數十萬。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市場情報(GWEC MarketIntelligence)開展的一項全球性調查,截至2020年,中國的風電從業人數約為55萬,巴西為26萬,美國為11.5萬,印度為6.3萬。
如果2021—2025年的470GW風電新增裝機能夠按時交付,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計這些裝機在全生命周期中將帶來超過330萬個工作機會。該測算是基于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 關于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項目創造工作崗位能力的計算(2017年及2018年)以及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對于未來風電市場增長的預測。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測算未考慮可能影響就業崗位創造的部分因素,比如技術進步、本地的健康與安全要求、國內勞動生產率以及規模經濟。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研究顯示,一個典型的50MW陸上風電項目在其25年全生命周期中,單位兆瓦裝機將帶來5.24個工作機會。一個典型的500MW海上風電項目在其25年全生命周期中,單位兆瓦裝機會帶來17.29人年(person-years)的工作機會。
此類研究反映出到目前為止風電在創造就業方面的良好表現。比如,英國赫爾(Hull)地區通過發展風電機組組裝業務,創造出超過1000個直接本地就業崗位。2020年,丹麥勞工運動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uncil of the Labour Movement in Denmark)與丹麥工人聯合會(United Federationof Danish Workers)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與建立生物精煉廠以及取代燃油燃氣鍋爐等相比,海上風電開發帶來的永久工作機會是多的。
在帶動通常遠離城市經濟中心的沿海社區發展方面,海上風電能夠發揮出特殊的價值。擴大本地就業規模與加快工業發展有助于推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繁榮。紐約州能源研究和開發管理局(NYSERDA)對美國海上風電創造就業崗位情況的研究顯示,在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所需要開展的工作中,2/3都可以由美國工人來完成。
即便如此,由于缺少本地生產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等,并不是所有的市場都重視價值鏈中的采購與制造環節。
對于此類產業鏈發展仍處于前期階段的市場而言,突出這樣的路徑是至關重要的,即利用已有的能力、專長以及產業來讓本地價值創造大化。在那些依賴進口部件的市場中,風電的安裝、并網、運維和退役工作仍需要由本國工人完成。
為了在這些地區大限度地發揮好短期的創造就業潛力,在國內市場識別出“準備充分”(shovel-ready)的項目,比如獲得規劃許可及進入工程準備階段(pre-construction stage)的項目,就變得關鍵。一旦生產與運營能力得到恢復,就可以迅速推進這些項目的開發活動,并能夠從本地雇用到建筑工人、司機、技術人員、工程師等。
要想讓那些國內制造水平較低的市場大限度地獲得風電開發的價值,就必須保持穩定、持續的“準備充分”項目的儲備,這離不開、透明的審批許可流程。因此,有助于簡化風電項目許可流程的綠色復蘇行動能夠釋放運輸、安裝、交付環節中的就業創造能力。在一個陸上風電項目所需的勞動力資源中,這三個環節占到一半以上。
風電在推動公正與包容的轉型中扮演的角色
2020 年,電力需求大起大落,油氣市場一片混亂……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促使成本動態(cost dynamics)不斷變化,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可再生能源的認可度。
這些事件也使得能源轉型變得更為迫切,為此,需要采取積極主動的變革,讓系統能夠接納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加快煤電的退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G20國家承諾的能源刺激性支出中,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資金被指定用于支持清潔能源。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導致的經濟衰退加劇了全球范圍內的系統性不平衡,并促使人們更加渴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當政策制定者追求將短期經濟效益維持下去時,保持以人為本是極其重要的。推動經濟復蘇的刺激性支出與政策支持,必須與實現公正、包容的能源轉型相一致,包括使多樣性原則成為主流,擔負起承接其他傳統產業勞動力轉移的責任。
這些追求是相輔相成的。大量證據表明,經濟復蘇有助于建立更具韌性的系統以及打造面向未來的勞動力群體。
可再生能源為綠色復蘇道路帶來了強有力的投資主張(investment proposition)。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計未來五年全球風電將新增裝機470GW,隨之而來的是數百萬個工作機會,但這需要一些使能因素的保障,比如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對氣候行動的長期思考,確保項目開發按計劃推進的監管環境。
發展海上風電有助于穩定全球就業市場
與陸上風電相比,由于制造、安裝、并網以及運維階段的要求更高,再加上項目時間表(project timeline)更長,對海上風電的投資無疑可以在帶動就業方面產生出復合價值(compound value),進而減輕能源轉型給全球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影響,比如對海上油氣就業與海洋技工崗位的沖擊。
目前,美國、英國、北非市場已經根據風電行業的需要,通過加大投入對傳統海上產業領域的從業人員開展再培訓,以便充分利用他們在生產平臺、海洋測量、海上吊裝與施工,以及其他重疊環節中所掌握的技能與知識。比如,在蘇格蘭,規模達到14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2647萬元)的油氣轉型培訓基金,為超過4200名工人提供了從事綠色工作的再培訓服務,其中89%的人在完成培訓后獲得了新的工作。
要想充分激活當地的經濟活動,政策制定者必須做出戰略性選擇,來決定如何利用已有的產能和工人推動高增長產業的發展。就促進低碳經濟的增長與競爭力而言,對海上油氣工人進行再培訓,使其擁有可以按照風電的要求在海上環境中進行施工與安裝的專長,應當是一大優先事項。
海上風電創造的就業崗位涵蓋基礎、升壓站與安裝船所用鋼材、海底電纜、車輛與船只的制造。這些環節都可以充分利用海上油氣產業的供應鏈與勞動力。
美國風能協會(AWEA)于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指出,海上風電屬于高薪職業,它需要多種技術型勞動力,大約涉及74個工種,包括電工、焊工、機組技師、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吊車司機、鋼鐵工人、管道工、打樁工人、工程師、機械師、科研人員、海上設備與船只操作人員。
潛在的短期投資領域包括定向教育與培訓項目、投資計劃、產業升級、推動公私合作模式與合資方式等。長期投資領域包括供應商發展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