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飄香。9月10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風能開發企業領導人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受邀出席。國內重點風能開發央企、國企和民企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近40家企業和機構,80多位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會議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主持。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王永亮在致辭中表示,京能集團是以服務保障首都民生,確保首都能源安全,降碳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京津冀協作為己任,多次承擔奧運保障項目。特別是為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建設的10萬千瓦綠色風電場,已被若干機構評為經典項目。目前在建的張家口至北京可再生能源120萬千瓦的供熱項目已基本投產,能夠為2022年冬奧會以及下一階段舉辦的測試賽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確保將其辦成一屆零碳排放或近零排放的國際賽事。我們愿意借本次風能開發企業領導人座談會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我國風電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我國國情的風電項目,用大量風電項目支撐能源結構轉型、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我們的碳減排。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分析了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初步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將進入新的階段,呈現新的特征。,大規模發展,在前期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占據發電裝機的主體地位。第二,高比例發展,由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補充轉為增量主體,在能源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第三,市場化發展,由補貼支持發展轉為平價、低價發展;由政策驅動發展轉為市場驅動發展。第四,高質量發展,既要大規模開發,又要高水平消納,保證電力穩定可靠供應?稍偕茉磳⑦M一步引領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主流方向,發揮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導作用,為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提供支撐。
他指出,初步考慮“十四五”期間將堅持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堅持“五個并舉”,即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推動“四個發展”,即以區域布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建設。
他表示,下一步將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的原則,在“三北”地區著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納能力,優化風電基地化、規范化開發;在西南地區結合水電的開發,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特別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在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實現近海規;_發,遠海示范化開發。同時,在風能資源優質地區有序實施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提升風能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風電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同時對行業發展提出幾點建議:,補短板。建議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強基礎性研究,加強對風電設備、材料、核心部分、智能控制系統的攻關,重點突破高承載主軸承、IGBT等核心技術和生產制造問題,推進大容量風電機組創新突破,切實解決突出短板受制于人的情況。第二,強弱項。建議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角度出發,在聯網協同發力的過程中做好風電自己的事情,著力改善涉網性能,提高風能資源預報準確度和風電發電功率的預測精度,以提高風電主動支撐能力和抵御電力系統擾動能力。第三,謀創新。謀創新才是謀未來,在加大技術攻關創新的同時,還要加快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杜祥琬院士在會上做了“雙碳目標與風光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他表示,碳達峰與碳中和,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是引領我國實施低碳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中國能源革命中的兩個里程碑。碳達峰不是沖高峰,要在降碳的過程中達到峰值,是走向碳中和的基礎步驟,二者實質都是低碳轉型。低碳轉型與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并行不悖。實現雙碳目標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科學的轉型過程,其政策性很強,需把握好節奏、積極而穩妥地推進,既需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又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后的、無效的投資。
他同時帶來關于風光發展的思考:一是未來能源的一類來自太陽上的核聚變,即太陽能;另一類來自地球上的受控核聚變。二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我國中東部能源電力供應應當做到“身邊取”與“遠方來”相結合,提高能源自給比例,成為“產消者”。四是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相結合,提高分布式比例。五是西部開發集中式新能源,建設高耗能產業,做到就地消納。六是建設智能電網、儲能、分布式能源和智慧微網,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通過多能互補,實現能源轉型。七是做好風光各自的產業鏈,以核心技術、新科技爭取發展權。八是風光具有波動性,需提高電網的智能化、靈活性,將源、網、荷、儲連起來,提升價值。九是通過各類調峰資源、物理儲能、化學儲能、氫儲能、管理調節,提高風光的穩定性。十是新能源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自己、協同友鄰、贏得未來”。
他深情寄語可再生能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有路徑、可操作,而且將帶動一系列技術進步,帶來新能源、新電力、新工業、新交通、新建筑,推動新產業、新經濟和生態文明,為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美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與會代表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風電產業應從系統性角度來看待自身的發展,抓住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期,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座談會討論環節,與會代表針對四個行業熱點話題,展開了充分而務實的討論,并提出諸多建議。
針對目前各地存在的“資源換產業”“落地換指標”等現象,且各地資源競配辦法和標準不統一,給企業造成較大困擾,與會代表認為,有必要調整配置的方式和標準,建立公平透明機制,兼顧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資源的有序開發和企業間良性競爭,建立健康的競合關系。
對于“國補”取消后如何推動海上風電成本下降的問題,嘉賓們指出,平價后的海上風電面臨著巨大的降本壓力,提高項目經濟性是關乎長遠發展的核心問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風電行業需要團結一致推動成本下降,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會上,與會代表還討論了風電設備價格競爭的問題。在平價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風電設備招標價格屢現新低,對整機企業和主要部件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營壓力。與會代表認為,為避免低價惡性競爭,有必要建立上下游互利關系,共同維護市場秩序。行業的健康發展源于產業鏈上所有環節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在開發端具備合理利潤的情況下,應給予制造端推動成本下降的時間窗口,追求更低價格不是目的。
后,與會代表認為,應當建立科學的風電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及標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風電的正確認識,消除部分地方政府和民眾對風電的錯誤認知。此前,風電行業委托了北京大學牽頭對風電生態環境效益進行研究和評估。會上,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雙成介紹了項目組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終將形成相關報告,科學評估風電場建設與運行的生態環境影響,從而給公眾以科學的回答,以正視聽。
秦海巖表示,主辦方將整理與會代表的具體建議并報送給國家相關部門,為行業健康發展爭取政策支持。
會議后舉行了會旗交接儀式,由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下屆座談會。
美好的藍圖已經繪就,接下來需要業界共同努力!白龊米约,協同友鄰,贏得未來”,杜祥琬院士的勉勵無疑為風電行業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