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價格下降,這是趨勢,一年之內價格,從2020年的高4200元/kw下降到2021年8月的低1880元/kw,價格下跌幅度超過50%,一時間,行業內各種聲音紛紛傳來:
低價:有人想惡性市場競爭擾亂市場
低價:廠家將會降低配置帶來質量隱患
低價:影響行業正常競爭秩序
低價:低利潤無法保證行業正常發展
在大家看來,降價幅度太大,降價速度太快,不是一個行業發展正常態勢,確實,半年多來的降價,從4000元/kw到3000元/kw,再到2000元/kw,再到1880元/kw,降價的形勢超出了其他工業產品的發展想象,降價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風機價格腰斬:是利好還是利空?
不可否則,今年以來的降價確實超出了大家原來的路線圖,2020年6月,云南的8+3的800萬千瓦風電當初設計風機價格,按照低3300元/kw進行可研設計,總造價按照6500元/kw進行EPC造價進行概算,時隔一年,華能的天馬山風電場帶塔筒2887元/kw,大唐文山項目的中標價格主機風機價格直接輸定2219元/kw,時隔一年,主機設計價格直接跳水1000元/kw,從價格下降的速度和幅度,都是超前的。
毋庸置疑,這個價格,讓云南的風電業主們大喜過望,因為原來計劃要下調投資收益率的動作按照這造價水平,完全可以滿足現階段有補貼價格風電的收益率考核要求,對業主是利好。
當然,對部分主機企業而言,當然是壞消息。為什么?這個價格從數據上來看,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沒有主機企業沒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其毛利率確實很難控制,對頭部企業而言,每年如果有5-10GW的銷售規模,在機型大型化的基礎上是可以保證一定的毛利率,如果對只有2-3GW的銷售額來說,其保證盈利的難度是很大的。
小馬過河,到底是水深還是水淺,我們要客觀的看待。實際上風機價格的快速下降,其實也是必然的趨勢。因為電價下降了40-50%,保證同樣的收益率,發電小時數不能和之前的風資源相比(遠低于之前的風資源質量),非技術成本增加,除了主機降價,還有什么方法呢?
電價腰斬后同樣的收益率指標:如何保證風電場還能具有開發價值?
前幾天能源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提出風機價格的市場要理性,作為主機企業,誰愿意降價呢?問題是,主機不降價,就沒有市場,為什么?
電價倒逼風電場投資造價下降。
按照過去2020年的風機價格,現在至少有一般的陸上風電場無法具備投資價值。一個簡單案例,湖北應城風電場,EPC造價6900元/kw,風機價格如果4000元/kw,占比55%,這個風電場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投資建設了。以浙江某分散式風電場為例,總包單位以6100元/kw中標,如果我們的風機價格還是3000元/kw以上,而且是高塔項目,這個項目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不用考慮直接就廢了,但開發業主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前期費用,主要風機價格下降到一定幅度,各方降低利潤,這個項目就能具備投資價值。
沒辦法,用地成本翻倍,建筑材料大幅漲價,送出線路越來越貴,越來越長,非技術成本越來越高,怎么辦,風機降價,但風機降價并非胡亂降價,2000元/kw的風機價格到底掙不掙錢呢?
降價并非不掙錢:容量大型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幅度大于風機價格下降幅度
簡單的解釋一下(數據是假設,并非真實)。就是原來100噸的機艙加上100噸的葉片及輪轂,容量是2.5MW,假設銷售價格1000萬元,成本800萬元;現在120噸的機艙加上120噸的葉片及輪轂,容量是6MW,成本是900萬元(原材料成本增加并非線性系數),銷售價格還是1200萬元,原來的單位千瓦時4000元/kw,現在是2000元/kw,原來的成本是3200元/kw,現在是1500元/kw,價格下降是50%,成本下降也是54%。這個簡單的案例結果是啥意思呢,價格下降比例小于成本下降比例,后產品的毛利還能同樣保證。實際上在生產過程中,因為機型大型化,生產要素的成本是在降低的,比如人工,場地。
不難看出,大家擔心的降價仍然掙錢從理論上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里也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是有一定的市場規模,如果企業的生產規模無法滿足,對中小規模的企業而言,那就是滅頂之災,當然,這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市場進展到透明利潤的時候,就是行業開始整合的時候了,不做大做強,就無法在市場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苛刻的風電發展環境:倒逼主機廠開發設計大容量風機
為什么要大型化,很多行業人士一直表示不理解,其實容量大型化,實際上這是平價風電和風電發展環境所決定的。
黨中央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風電的發展必須是在恪守嚴格的生態保護形勢下實施。過去兩年,7個風電場被強制拆除,給原有的風電開發業主造成數億元的經濟損失,就彰顯了黨中央對綠色發展風電的決心。原來一個風電場可以有幾十個機位,但是風電場都是在生態較好的山頭及地區,未來保持原來的生態,被迫減少風機機位數量,在保證容量大化的前提下,采用大容量的機型也是無可奈何。
貴州黃連壩風電場是南方區域早采用4.5MW風機的風電場,為什么,早設計是25臺2.0MW風機,后來機位一降再降,只剩下17個機位,在風資源較好的幾個機位采用4.5MW機型,要知道,這是2019年。
再看三北,內蒙古54%的面積為草原,列入保護范圍的草原禁止開發風電,要知道內蒙古風資源條件非常好,原以為可以大刀闊斧的建設風電,現在就是荒灘戈壁開發風電也要看看土地屬性是不是可以開發,有限的土地資源開發大規模的風電項目,就一個措施,機型容量大型化。
大型化風機的低價獲得更大的風電市場:實現風電良性循環發展的必然之路
生態綠色發展的限制,導致機位減少,逼迫開發并使用大容量風機;風機容量大型化,成本降幅大于價格降幅,風機大幅降價還可以滿足收益率;風機大幅降價使得部分不具備開發價值的風電場重新煥發生命力,讓開發業主更大的風電場規模;更大的市場規模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的生產規模,助推整個行業良性循環發展。
當然這是我們風電行業的理想狀態,我們要清楚,降價是非常敏感的,降價競爭是要有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