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話COP26高峰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兼可持續發展所所長王毅出席論壇,并做了《新形勢下中國的雙碳戰略及政策取向》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發言全文:
王毅: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
我次參加風能大會,非常榮幸,我不是風能的專家,主要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新形勢下中國雙碳戰略和目前的一些政策的看法。
今天我主要想談談目前的一些新的進展,跟大家一起討論。大家都知道,從去年開始,中國開啟了碳中和新時代。當然在這基礎之上,我們也知道剛剛結束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階段會議上面也開始提出很強的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我們可以看到共識或者說政治意愿是有的,但是目標還是有差異的,特別是怎么樣能夠具有雄心的同時又要務實。
兩周以后的COP26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都提出要把整個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我們可以實現溫控在1.5度以內,包括生物多樣性方面,保護30%的陸地和30%的海洋,但是怎么實現?我們更需要行動,在座的各位在風電方面,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風電都有很多經驗,這些經驗能夠為我們的雄心目標提供哪些幫助,這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反過來看雙碳目標為什么能夠提出來,背景跟中國發展相關,我們作為發展中的經濟體,盡早的提出了中國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相關目標。當然我們說只要簽了巴黎協定就已經承諾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只不過在中國的發展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有力度實現這個目標,以保證其更早的實現;镜谋尘熬褪侵袊2012年以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或者系統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里頭有三個基本的概念想跟大家傳達。
,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執政理念,從過去以GDP為核心轉變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第二個理念,由于中國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很多經濟成績,這些經濟成績很大程度上依靠我們廉價的勞動力,包括低成本的環境所取得的,但是無論如何,剛才也說,我們人均GDP,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一萬美元,我們具備了從頂層設計上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不像過去是問題導向,現在在更系統的層面思考問題,包括雙碳目標的設定。
第三個概念,新的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一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這也是為什么說不僅僅是中國,全球也在進入一個碳中和導向的新的時代。當然不知道現在關于生物多樣性能夠談到什么程度,我們也希望生物多樣性進入引領全球人與自然關系重塑過程中的新時代,這是一個基本的背景。
同時,我們看到過去一年雙碳承諾提出以來我們發生哪些變化:是目標在不斷的拓展,無論數量還是強度都在增加。第二是政策逐漸清晰,盡管我們1+N政策還沒有出臺,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的政策陸續出臺。第三,與此同時國內外環境也在發生變化。
回顧過去一年,成績有幾點:,我們將雙碳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第二,我們出臺了十四五規劃,盡管在編制過程當中沒有考慮到雙碳內容,但也提出了對于雙碳的初步結構構型布局的問題。第三,雙碳目標牽頭單位發生很大變化,從生態環境部轉到國家發改委,更加考慮發展跟保護之間的關系。第四,我們成立了中央雙碳領導小組以及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更多的發揮各部門,各利益相關方作用。第五,加速制定1+N政策體系,力求全國一盤棋。我們希望一盤棋能夠做的更好。第六,糾正過偏、過虛的降碳行為。第七,應對拉閘限電新的挑戰。表面看是市場煤和計劃電的問題,更多是綜合原因,我們找到這些原因進行總結,對相關政策和制度進行調整。后中國也在積極參與國際對話,促進多邊和雙邊的相關的合作,其中包括技術,特別包括風電在內的技術的國際合作。
從總體來看,未來中國雙碳目標和遠景頂層設計比較清晰,不管有各種各樣挑戰。
還是要加強中央統籌領導,COP15會議期間我也跟外國朋友溝通,為什么中國不能很快的把目標確定下來,我說中國如果一定要答應一個目標,就要100%實現,很多其他國家并不一定是這樣。
第二我們還要有一些基本原則,總的來講還是系統思維,還有韌性的思維,這跟過去不一樣,所謂人性思維要把雙碳跟發展階段更好結合在一起,與時俱進,動態調整。我們的目標要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也有以人類發展為中心。在這個基礎之上,很快會看到1+N政策的文件,包括雙碳政策頂層指導意見以及幾十個相關不同的領域,不同部門的發展的支撐的政策。同時我們還要更好的制定碳中和長期戰略和相關的各項的規劃,這里要在全國一盤棋基礎下布局,特別要幫助比較困難的行業和地區。
改革開放40年來非常重要的經驗,是我們在碳的發展方面還不能把所有解決方案全部拿出來,需要理論與實踐互動保持力度和節奏加強基礎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特別是碳中和治理體系,發揮好協同增效的作用。
我把其中比較重要的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個是構建一個實現雙碳目標的法制體系,使中國碳中和、碳達峰進入法制軌道,這里頭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所以這里頭我們要統籌制修訂應對氣侯變化和碳中和相關法律法規,涉及到碳中和的法律幾十部,包括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在新的意見下面要考慮出臺一個決議,2019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全國人大通過積極應對氣侯變化的決議,新的雙碳目標下面考慮是不是有新的決議。
同時,我們相關法律都要進行調整,比如說除了能源法以外電力、煤炭包括節能,可再生能源法,考慮在新的背景下進行修訂。配套的制度也要進行調整包括現在醞釀的碳總量控制制度,包括正在執行的能耗雙控制度以及碳定價制度,都在未來的關鍵制度進行考慮。
同時,我們特別關注技術法規特別是圍繞碳中和相關的標準引領的碳中和轉型,標準非常重要。在中國來講更加符合中國的發展階段,未來標準怎么設定,它是整個一套標準體系,跟ISO的標準銜接,同時也要考慮我們國家現有發展中經濟體的特點,全國人大開展相關立法調研工作,包括國家電網,我們自己也去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調研相關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制定一個新的整個圍繞碳中和的法律的計劃,力圖構建雙碳法制的整個體系。
第二方面,我們要考慮到構建清潔、低碳和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這大家比較熟悉,我不想全面去說,重要的就是要構建大規模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體系的建設和配套的政策,這里頭包括像現有的除了本身的風光電機以外,更好的跟分布能源、智能電網、儲能、多能互補更好結合在一起。這個體系要充分考慮,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特別延伸到怎么完善應用場景的問題,不是說僅僅是一個風機的問題,把可再生能源+的模式發揮到更好,技術跟生態恢復,跟農業發展,跟綠氫制造結合在一起,包括我們說跟生物多樣性保護怎么更好的結合,這是對于風電發展的新的話題。同時也要看到未來幾十億千瓦風機帶來的新的環境問題,也需要更好的處理,包括電池,包括淘汰退役的風機,都要進行考慮,因為規模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構建一個國土的保護開發的新的格局,這里頭更多的考慮把可再生能源和現有其他相關的指標更好結合在一起,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現在幾億千瓦的風光電,到了2030年達到12億,我想會超過12億,再到2060年要達到六七十億千瓦的風光發電,這么大規模需要大量土地,這樣土地政策要做什么樣調整是非常關鍵的內容,生態紅線要劃到25%或者更多,這個范圍以后風機都在哪里,怎么把風光電跟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結合在一起,這是很重要的話題。同時發展跟生物質能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這里頭也涉及到關于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問題,怎么把技術協同增效,把土地利用發揮到,生態紅線內也是可以做相關的工作,只不過我們需要把生態紅線管理辦法明確,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做什么,哪些地方有特許經營權,現在就應該考慮我們的政策,未來的發展,風電的發展將是非常迅速的,我們更多要把我們風電和現在常說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或者叫做自然向好型的經濟,這些東西新的理念希望能夠跟風電發展更好的結合在一起。
后,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自己的能源生產,還要考慮未來能源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構建,綠色能源的供應鏈、產業鏈的貢獻,我們知道剛剛的談判,在中歐之間怎么構建可持續的供應鏈的問題,包括一些大宗軟性商品,其中我覺得很重要的優先能源供應安全要做一個新的考慮。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