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東盟能源中心技術官員巴斯科羅和瓦赫約諾通過視頻的方式在大會并參加了開幕致辭。
在18日下午召開的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暨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年度活動宣介會上,東盟能源中心技術官員巴斯科羅和瓦赫約諾發表了《東盟風電發展規劃和展望》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發言全文:
巴斯科羅和瓦赫約諾: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我將重點介紹東盟風電發展計劃的現狀和未來的前景。
東盟的風能資源分布是截然不同的,總體而言東盟國家的風速都在每秒7米以下,風能資源相對較好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中部和南部,以及馬來群島的一些地區,具有一定風電發展潛力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老撾、泰國、越南、緬甸、中南部、柬埔寨和菲律賓。研究表明,東盟國家約有13.5%的土地面積處于低風速地區,風速在每秒五到七米之間,這意味著有很大的潛力,來發展被稱為低風速風電的風力發電機會,充分發覺這些低風速的發展潛力,對東盟成員國而言意義重大。
我們的研究按步驟估計了技術可開發量,首先研究風能資源圖以及土地用途,其次去除風資源較差的地區,去掉風速平均低于每秒5米的地區,去除政府所限制的不可使用的地區,獲得適合發展風電的區域,然后根據不同的風速類別,來計算技術可開發量,把風速范圍劃為三個不同類別。一是每秒5到6米,二是每秒6到7米,三是每秒7米以上。東盟國家的技術可開發總量為1112兆瓦,平均年利用小時數為兩千小時,每秒5到6米風速的技術可開發量約占75%。每秒6到7米,風速技術可開發量占8%,每秒7米風速的技術可開發量只分布在菲律賓和越南,每秒5到6米風速的技術可開發量方面,泰國擁有大容量為294GW,其次是緬甸有141GW,以及越南有138GW。截至2019年底,東盟地區可開發的風電總量是2344GW,這一數值占世界風電總裝機容量的0.3%,這意味著我們在東盟地區的風電發展規模對于那些有一定低風速,風力發展潛力的國家還是比較低的。比如老撾、緬甸和柬埔寨,他們尚未開始發展風力發電,在了解了當前的發展狀況之后,本部分將介紹東盟風力發電的前景。通過分析中長期社會和經濟發展,對未來市場進行展望,東盟在2025年到2060年將出現79GW到1143GW的電力短缺。如果東盟2019年現有電力結構保持不變,則需要增加裝機容量以確保電力供需平衡,因此東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在未來有巨大發展空間。我的報告到此結束,下面由巴斯科羅繼續介紹,非常感謝!
巴斯科羅:非常感謝阿克巴先生對于自然資源和風電市場的精彩介紹。我是來自東盟能源中心的巴斯科羅,我將進一步介紹東盟地區的風電成本和趨勢、政策、狀況。從1997年到2009年全球多個項目的風機成本都呈下降趨勢,風機成本的下降主要由行業的技術提升所驅動,風機本身通常占風力發電建設成本的40%,成本的下降可能意味著風電廠整體現金流需求和成本的下降,在我們的研究中也計算了所有東盟國家風電廠的電力成本,將納入我們資源以及每個成員國開發成本的考慮事項當中。
鑒于政策的環境,所有東盟國家都已經制定了與可再生能源有關的發展目標和政策,在風力發電方面,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已經制定了明確的風力發電現金流規劃,建立了一些項目,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針對發展風力發電,這些國家采取了激勵措施,如上網電價的補貼稅收優惠。
后研究確定了東盟地區的發展關鍵布局,有幾個可開發風力發電的廠址,確定了東盟地區的20個項目,分布在幾個東盟成員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
這就是報告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聆聽。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