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
CWP2021高峰論壇二對話環節中,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馬鎖明主持了對話,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王永亮,國家電投火電與電力協同產業首席協調官、產業協同與服務中心主任吳金華,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姿,日立ABB電網中國區副總裁、電網接入高壓直流業務負責人岳程燕,參與了該環節的討論。
對于新型電力系統之新的表現,劉姿認為,新型電力系統首先新在電源有新的構成結構,新型電力系統下原來以煤電為主導裝機改變成了風光多元協同的電源的格局。第二是負荷應該有新的特性,原來負荷可能更多的還是剛性的消費型的負荷比較多,未來應該是柔性的消費和生產兼具的轉變。這個對未來一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需求更高一些,也會產生很多新的業態和新的模式。第三是電網成為一種新的形態,原來的電網更多的是單向的逐級供電的模式,新型電力系統下,它應該是一種交直流混連的大電網,微電網以及局部直流電網和具有可調節負荷能源互聯的轉變,這種形勢下才能服務好整個電力體系。
另外,技術也有新的要求。對新能源來說,要求可調可控,主動平抑波動,具有主動支撐能力,是友好型電源。對煤電來講,必須要考慮在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技術的幫助下,要做靈活性調節,要有變清潔、、低碳的能力。從技術形態上來說,可能由原來傳統的同步機的機械電磁系統轉變成電力電子系統和同步機混合型的形態,控制形態。
后,應該是一種運行的特性。原來是源隨荷動,完全實施平衡,現在源網荷儲多能互補互動,原來是大電網一體化控制模式,現在是要大電網還有微電網協同控制的模式。這也會給風電行業帶來更多挑戰;谶@些思考,在后續過程當中有機遇,也會有應對挑戰的措施和辦法。
來自日立ABB電網的岳程燕表示,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是未來適應高比例新能源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基礎。聚焦到風力發電到并網到傳輸,到消納,這些環節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化技術都扮演很重要的作用。從風電接入、傳輸、發電,風力發電機都是電子的。接入、傳輸主要是在建設階段,建設階段不管從發電側還是電網側大家都很關注安全性、穩定性還有經濟性。消納方面主要關注運行,關注建了這么多設備,是不是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從電源側多利用風能,棄風量達到小,電網側保證新能源全部消納。所以電力設備可用率、可靠性提高。
王永亮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雙新電力系統。它可以體現五個特點:是更安全,第二點是更可靠,第三是更綠色,第四是更協同,后一個是更友好。
他認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中,風電必然會面對跟煤電形成競爭,風電是接近零碳的能源,從碳排放角度肯定是有優勢的。此外,它有隨機性,從穩定性上看差一些,而且風電占地更多,不像煤電就占一個廠。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從目前看,似乎好壞參半。好的時候容易極“左”,不好的時候又容易極“右”。他還認為,風電未必一定要追求平價好。風電的出路在于參與市場的交易,盡快從搖籃中走向大海。
張曉朝稱,新能源風電未來是主力能源。把限電因素全排除掉,從現在整個技術進步來看,風電利用小時數提到2300、2400以上應該是沒問題的。海上風電達到接近2700、2800以上,從技術進步角度看也是可以的。以后的新型電力系統,肯定是風電和光伏還有水電等各種能源電源的互補。另外,風電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尤其在中東南部地區,要比光伏地區更好一些,因為光伏在有些地區小時數很低,這個資源不是說跟風有關系,技術再進步也是相對比較低的。實際上在24小時內都是有一定來風的,因此其對整個系統的補充和平抑有效果,調節起來要更容易一些。
對于可控的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協調發展,吳金華說:“大規模的開發風電、光伏,在建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跟水電,抽水蓄能或者化學儲能以及跟火電調峰能力相匹配,即使在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下,水電、抽水蓄能和火電都能把風電頂上來。這樣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才是新型電力系統!
他認為,新能源大的特點就是隨機性,不可控,不可控是自然的,但是可能通過預測變成可控的。煤電、水電相對可控,“不聽話“的電源和”聽話”電源通過數字化大數據應用結合起來,把兩端結合好的話,電網穩定性還是比較好的。
大電源點的開發,從用戶側來看,應該要建設分布式的光伏和分散式的風電,把這些能源和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結合起來,形成綜合能源,以使在電網末端的局部地區,能夠保證電力電量的平衡。不管是水電、風電、光伏、火電、核能、生物質能電源點的建設,分布式也好、集中式也好,這些項目的建設應該研究如何適應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如何來順應早日實現生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