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11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自治區“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
目標為,到2025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75%以下,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力爭降低到305克標準煤/千瓦時,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力爭達到4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
到2025年,能源資源產出率進一步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5%,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到80%。
《規劃》表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嚴控新上煤電項目,加快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著力提升煤電機組調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并網的自備電廠必須承擔電網安全調峰和清潔能源消納責任。嚴格落實國家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產業政策。到2025年,全區煤炭消費比重降至75%以下。
推動新能源加快發展。實施“新能源倍增工程”,建設包頭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推廣新能源與生態、農業、供熱、氫能、儲能等多元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區內高比例消納和區外高比例外送,推進自治區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成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能源,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過45%,年減排二氧化碳2億噸左右。
推進儲能、氫能開發利用。大力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范,切實做好可再生能源與大規模儲能等有機結合,推進“多能互補”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建設。謀劃氫能發展路徑,開展氫能關鍵技術攻關,拓展氫源渠道,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氫能多領域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集群發展。健全氫能產業標準體系,支持利用現代煤化工、焦化、氯堿化工等行業副產品提純制氫的示范項目建設,鼓勵開展利用非常規水源制氫的研究和示范,支持包頭市、烏海市等地開展氫氣煉鐵的示范項目建設。到2025年,力爭全區儲能裝備生產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時,綠氫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以上,建成加氫站100座。
近零碳排放及碳中和示范區試點。按照減源、增匯和替代三條路徑,將“近零碳排放”“碳中和”理念融入園區建設和運營!笆奈濉逼陂g,在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列明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特色小鎮等開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及碳中和示范區建設,建成3—5個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及碳中和示范區。
原文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
目 錄
章 現狀與形勢
節 工作成效
第二節 面臨形勢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節 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
第二節 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第三節 構建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
第四節 強化能源節約源頭控制
第五節 控制重點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
第六節 控制城鄉建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
第七節 控制交通運輸領域二氧化碳排放
第八節 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第九節 增加生態系統碳匯
第四章 適應氣候變化影響
節 提高城市適應能力
第二節 提高農牧業適應能力
第三節 提高林業適應能力
第四節 提高生態脆弱區適應能力
第五節 提高人群健康領域適應能力
第六節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第五章 區域低碳發展試點示范
節 統籌推進區域綠色發展
第二節 深化低碳試點示范建設
第六章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節 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第二節 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能力
第三節 強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與管理
第四節 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控制
第五節 完善執法監管機制
第六節 加強隊伍建設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強化科技支撐
第三節 強化目標引領
第四節 加大資金投入
第五節 做好宣傳引導
第六節 開展規劃評估
章 現狀與形勢
節 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重,大力推進各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調整升級產業結構!笆濉逼陂g,全區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346萬噸,取締“地條鋼”243萬噸,退出水泥熟料過剩產能1070萬噸,淘汰煤電落后產能33.2萬千瓦,化解煤炭過剩產能6864萬噸,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1969家;三次產業比例由2015年的9.1∶50.5∶40.4調整為2020年的11.7∶39.6∶48.8,非煤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3.6%,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新技術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較2015年增長41.2%、17.5%、8.1%、7.5%。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笆濉蹦┢,全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287萬千瓦,較2015年增加2136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達到17.3%,較2015年提高4.2個百分點。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較2015年有所下降。能源結構調整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貢獻率達到2.5%以上;痣姽╇娒汉膹2015年的337克標準煤/千瓦時下降至2020年的321克標準煤/千瓦時,推動火電行業單位發電量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笆濉逼陂g,制定綠色制造標準48項,創建綠色工廠102家、綠色產品31個、綠色供應鏈4條、綠色園區15個。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1607.6萬平米,新建綠色建筑面積8022.5萬平方米。公共機構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下降近11%。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比重達到44%,城市新能源公交車、清潔能源出租車占比分別達到63.3%和51.5%。淘汰關停燃煤小鍋爐5038臺,削減散燒煤約132.69萬噸,協同減碳230多萬噸。
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扎實推進呼倫貝爾市和烏海市國家低碳城市、呼和浩特市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包頭市海綿城市試點創建。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全區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21.5%提高到2020年的23.0%,森林蓄積量增加1.79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45%。庫布其沙漠治沙實踐寫入聯合國“全球治沙樣本”。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重降低到1%以下。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國際層面。我國已成為世界碳排放大國,但社會發展還處在工業化、城鎮化中后期,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尚未觸頂回調,碳排放仍將剛性增長。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碳排放已實現達峰并回歸下降通道,實現碳中和緩沖時間在六七十年左右,而我國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只有三十年左右時間,相較世界主要經濟體時間更短,需要付出更加艱苦卓絕的努力。同時,國際輿論越來越關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歐盟、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也在討論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可能會產生綠色貿易壁壘,制約多邊合作和經濟社會發展。
國內層面。2020年全國碳排放總量約100億噸,單位GDP碳排放約1噸左右,人均碳排放約7噸左右。2020年,內蒙古碳排放預計達6.3億噸左右,居全國第四,單位GDP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是全國平均水平近4倍,主要原因是發展方式“倚能倚重”,產業結構重型化、能源結構高碳化特征明顯,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及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存量大、比重高,可再生能源成為主體基礎能源仍待發展,對沖降碳作用尚不充分。自治區碳排放總量大、能源供給仍在增長、火電領域脫碳困難,實現“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面臨更多困難和更大挑戰。
自治區層面。一是碳排放仍將剛性增長。內蒙古經濟社會尚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未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城市化推進,碳排放仍將呈增長趨勢。2020年,全區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不降反升13.86%左右,對標國家2030年碳強度下降65%目標任務,面臨著還欠賬、趕進度、控總量、降強度的多重壓力。二是面臨結構性碳鎖定效應。全區鋼鐵、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碳排放占全區排放總量高達80%;能源結構“一煤獨大”問題突出,煤炭消費占比高出全國25.2個百分點,導致單位能源(噸標煤)消費碳排放高達2.29噸。產業和能源結構短期內難有較大轉變,高能耗、高碳化發展路徑依賴明顯,控溫降碳面臨較大結構性壓力。三是工作基礎仍然薄弱。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和系統性的工作,全區在中長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方面缺乏戰略性規劃指引,各類低碳相關政策亟需加快供給,部門協同機制有待加快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剛性約束有待加強,試點示范引領作用還不充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有短板。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保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力,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推動產業和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提升基礎設施韌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為重點,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市場機制節能降碳為抓手,著力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治理能力。從源頭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方式的根本變革,協調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雙碳引領,統籌推進。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強化減緩與適應并重,處理好發展和降碳、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強度與總量的關系,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生活方式變革。
——堅持創新驅動,技術賦能。以創新為推動力,加快破解倚能倚重的碳鎖定效應。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創新支撐,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發展各種氣候適應型技術。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協同增效為著力點,強化結構減排與工程降碳、生態環境修復與氣候適應治理、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二氧化碳減排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制、控排減源與鞏固增匯等協同管控。
——堅持突出重點,主動適應。以提高韌性為核心,圍繞脆弱領域、脆弱區域、城鄉建設、生態系統和人群健康等開展適應行動。加強監測預警和災害管理體系建設,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區初步形成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與高質量發展相協調、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與節能減排相協同、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統籌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新格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碳排放率先達峰,低碳試點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進一步提升,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效增強。
——碳排放增量和強度得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75%以下,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力爭降低到305克標準煤/千瓦時,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力爭達到4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國家下達考核目標,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到2025年,能源資源產出率進一步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5%,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到80%,公路大宗物資運輸量轉向鐵路比例達到5%左右,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下降3%。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突破30%。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效提升。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有效建立,低碳發展試點示范全面推進,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技術減碳支撐明顯增強。經濟領域、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和城鄉基礎設施適應韌性不斷增強。到 2025 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5%,森林蓄積量達到15.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45%?茖W防范和應對極端天氣與氣候災害能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