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但卻是中國海上風電產業不得不即將面對的一個問題。
數據顯示,2021年在建海上風電項目規模有10-11GW,但實際完成吊裝的項目規模在7GW左右,將近3-4GW海上項目“預留”到明年施工吊裝,這意味著今年有3-4GW的海上風電項目無法如期并網。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作者:周小彥
這些項目中,絕大多數前期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
有的項目已完成基礎施工,奈何沒有海上施工裝備,項目配套整機、塔筒、葉片等設備被迫放在岸上“曬太陽”;有的項目具備施工資源,但受裝備數量、施工效率、施工窗口期等因素影響,無法在年底完成吊裝并網,項目建設停滯;還有些項目已做了前期勘察設計工作,開發商自知無法趕上電價補貼“末班車”,主動選擇放棄。
1、錯過電價補貼“末班車”
2021年的第四季度,是國內海上風電項目的并網高峰期,也是全體海上風電人的收獲季。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江蘇東臺海上風電場、三峽陽江沙扒二期海上風電場、國家電投湛江徐聞600MW海上風電場、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福建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場等一批海上風電項目均在近期成功并網投運。
還有很多項目正在并網的路上,部分項目已經完成全部風電機組吊裝,部分項目正在不分日夜的進行風機吊裝工作,它們都將趕上后一趟電價“末班車”,享有國家財政的補貼。
但不可否認,受產業鏈配套資源、施工環境等因素限制,今年在建項目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規模將錯過電價“末班車”,無緣補貼。
據統計,3-4GW無法如期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區,具體項目名稱筆者在此不做一一贅述。
2、不會被廢除或長時間擱置
某央企開發商表示,海上風電項目投資大,回收周期長,補貼非常重要,集團要求竭力按時完成項目并網,目前來看,預期集團所有海上風電項目均能如期并網。
他說到,如果有意外情況導致項目不能如期并網,會向集團報備,表明無法并網的具體原因,由集團對項目進行“再處理”,是轉為平價項目繼續建設還是將項目擱置,都需要對項目收益率進行重新評估后決定。
某整機企業人士認為,沒有搶到電價的海上風電項目,不會因為電價原因而廢除或被長時間擱置,這3-4GW海上風電項目大概率會延期到2022年內建設。
他補充到,國內海上風電開發商基本都是實力雄厚的國資玩家,如果項目被廢除,會對這個社會資源造成巨大浪費,這與央企的社會責任相背離,而且海上風電和傳統化石能源不同,其符合國家“雙碳”發展戰略要求,是保障中國沿海地區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電源之一。
截止目前,已有3個平價項目明確在2022年開工建設,中廣核象山涂茨280MW海上風電場、華潤電力蒼南400MW海上風電場,昌邑萊州灣一期(300MW)海上風電場;中廣核甲子二風電場,以及三峽青州五、六、七海上風電場也有望在明年開工。
粗略估算,加上延期到2022年的3-4GW海上風電項目,2022年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規模在5-6GW左右。
該整機企業領導表示,在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中,開發商沒有了窗口期限制,項目施工進度放緩,設備價格、施工價格會大幅度降低。
3、重定風機設備、施工價格
“不可能以搶裝期的價格去建設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延期后的項目設備及施工等環節價格需要重新招標!币晃婚_發商對筆者說道。
筆者了解到,在近期開標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中,單位千瓦風機價格已經接近4000元/kW左右,大兆瓦海上風機打吊價格也下降至1200-1500萬元/臺。
對于前期投入成本比較大但沒有搶到電價的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已實施的部分,需重新與供應鏈企業商議分攤成本;未實施的部分項目工程,重新招標議價來降低成本。
對于前期實際投入不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可利用時間和市場的變化對整個方案進行調整,降低投入成本,嘗試轉為平價項目。
某開發商人士表示,為了搶電價,部分海上風電項目注重風大設備供貨速度,導致招標風電機組型號與其風資源不匹配。在沒有搶到電價的情況下,項目正考慮更換同一家整機企業的大兆瓦風機型號,進而降低投資成本。
筆者認為,風機已經交付的情況下,該方案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會額外增加風機等系列設備的運輸費用,對此,筆者也與相關整機企業做了溝通了解,對方表示,更換機組型號,相應的塔筒、葉片等設備均需要做調整,不但沒有降低投資,反而會增加投資,但在風機設備沒有交付或者只是交付了少量的情況下,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4、海上風電呼吁地方政策扶持
在近期召開的2021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上,多位行業大咖認為海上風電產業目前還不能脫離補貼獨立發展,呼吁地方政府接力補貼。
會議期間,不止一家風電企業表示,中國大部分近海風電項目度電成本仍高于當地標桿電價,深遠海風電項目度電成本更高,現在基本無法實現平價。
據了解,目前只有廣東明確出臺補貼政策支持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浙江擬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西、上海等沿海省市補貼意向尚不明朗。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公開表示,2022-2023年,中國海上風電將迎來困難時期。
秦海巖呼吁,海上風電還不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仍需政府提供適當的支持,從而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形成市場拉動,確保技術進步持續下去,具體措施包括:加強統籌規劃,堅持集中連片開發,單體項目規模應不低于100萬千瓦;送出系統工程由電網負責投資,成本納入輸配電價;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重點產品與項目的開發,實現跨越式創新;成立海上風電發展促進基金,推動項目長期貸款利率降至3%以下;調整對央企投資收益率的考核要求,如降到6%或更低。
5、結 語
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今年的海上風電搶裝會和去年的陸上風電搶裝情況一樣,在并網時間節點要求上會慢慢的實現“軟著陸”,甚至有延期1到2個月的可能性。
這樣固然好,給予了行業一些喘息的時間,但喘息過后,中國海上風電仍需奔向平價賽道,降本難題依然存在,中國海上風電平價之路在何方?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悲觀者發現問題,贏得掌聲;樂觀者解決問題,贏得未來。筆者不是一個極樂觀者,也不是一個極悲觀者,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能做的僅有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全體風電人都是樂觀主義者,能及時解決問題,贏得未來,共同護航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理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