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是由明陽智能總工程師賀小兵在OWA2021(第四屆亞洲海洋風能大會)大會上的發言。
(來源:微信公眾號“Offshore Wind Asia”作者:Katrina)
賀小兵:下午好!去年參加過本次會議,沒想到海上的平價也即將到來,大家說到平價,可能好多不管是行業的開發商還有整個產業鏈總是覺得來的太快,太突然。其實我覺得也不是很突然,其實在我們從事新能源開始,就一直在追求平價的新能源。我一直在強調,只有當行業的新能源做到足夠低價,能夠真正做到有競爭力的時候,新能源的春天就來了,當然在目前的行業或政策的導向下,海上風電將迎來一個更大的發展。
我想平價不能只在風機的價格上做很多的工作,需要整個產業鏈一起努力才行。我也一直說過,行業不光是要降價,更重要的是提率,降低度電成本。
因為各個省份的標桿電價是不同,資源不一樣,地質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帶來建設成本、收益率有一定區別。關于下一步中國的海上風電,需要更多的是定制化設計,剛才主持人介紹我早是做風電場的定制化設計,其實海上風電也要定制化設計,要根據資源、海床、海況、資源環境等情況做定制化設計,在各個鏈條上把我們的度電成本做到更優。
其實政策的需求、引導和我們的市場有個矛盾,政策需求量很大,但是行業現在走到平價,行業的市場上不來,因為平價到目前這個技術條件,距離全面海上風電平價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在市場有較大的需求量,再加上跟行業的技術降本的矛盾的條件下,實際上是全產業鏈有許多工作要去做的,才能滿足要求。大家都知道2020年的時候,后一次陸上風電搶裝過去,大家以為2021年陸上的風電裝機量可能有斷崖式的下降,當時很多人都這么預測。我的思考,實際上去年把整個的風電產業鏈的產能拉起來過后,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是有一個大幅的下降,所以說海上風電大家都在搶裝,更大的能力是把整個產業鏈的能力拉起來了。
我認為在后續的平價海上市場不會出現很大的斷崖式的下降。目前中國海上新增貌似很大,如果按照中國的三大市場來發揮的話,地區規劃了很多個大型的新能源基地,但是我們目前海上風電的基地,可能連我們陸上風電基地的零頭都不算,真正把海上基地做大,從我個人的理解應該占整個風電的半壁江山。
因為國內的沿海資源非常好,負荷比較大、靠近負荷中心,我覺得今后海上的發展才是大的希望,剛才已經講了目前沿海的用電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那么現在主要的解決矛盾還是通過西電東輸,通過三北從南方地方送新能源的電力缺口來補充沿海的經濟發達省市。拿沿海的海上發展實際上是可以彌補這一部分的能源的一個電力的需求。
大家可以看一下沿海這么多城市,絕大部分好像除了海南還有廣西,其他部分都需要從外省調電到當地去。沿海的資源條件還有風況都知道,我們目前在整個海上沿海大致就要分成三個工況,長江以北、臺灣海峽再加上廣東浙江大致分成三類,我們講的海上定制化一定跟風資源匹配起來。
如果我們要達到的平價按照目前的需求來看的話,比如說像廣東達到8.4m/s的風速左右,水深35到35米,目前廣東的電價0.45,如果采取固定樁,搶裝之前大概一萬七左右。剛剛看到三峽準備是做青州300萬的時候,他們的估值一萬三到一萬四。
如果用現有技術的話,發電小時數如果做到3800h到4000h左右,如果按照一萬七的造價達不到,現在我們搞項目的都喜歡倒逼技術,倒逼現在的造價水平,海南島的電價4毛多,大家都知道海南島的海域靠近北部灣這一代,他們主要的風資源大概在七米左右。如果做到平價單位造價不能超過一萬左右,只有技術跟得上,全產業的降本跟得上,才可以做到平價。
大家都知道,廣東海上風電項目開始往平價推。只要我每一個項目達到平價的條件,市場就往前推,不像以前可能所有的條件都滿足了,再去上項目,現在針對項目風機的定制,工程的定制達到平價的往上推的條件。
簡單舉個例子,目前在陸上7米的風速做到3500小時,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估計整個沿海的資源都處于一個非常好的開發條件,當然屬于行業在技術上進步。我剛才講過,我們做海上平價的度電成本不能只考慮分母(成本),還要考慮分子,我們如何提益,提升發電量。
更重要的下一步,我覺得一直在說搞風電,尤其搞海上風電終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一定是要做多輪融合的方案,其實在陸上大家都知道了,我們陸上提了兩個一體化,解決消納的問題。電源側的一體化,還有電網一體化,這就是解決能源不均衡,能源配比的問題,解決了能源產出的問題。
海上就必須采取這種方式,今天講的主題非常好。我認為今后海上一定是走深遠海,大家知道上次開會的時候探討過浙江有一個項目,大家看到所有的規劃全部是近海的,當時沿海近海里面有漁業養殖各方面的限制性條件非常多。
我們看到大海是無邊的,但實際上有很多限制,今后的海上往深遠海走,優勢一個資源好,第二個在海域的利用上有非常大的空間。目前海上漂浮式的樣機臺明陽做的,還有歐洲幾個項目也在開展,漂浮式這一塊在往前推,我建議整個全產業鏈一定要關注行業漂浮式的一個技術的進步,因為我認為在這一塊中國將會有一個很大的市場。
當然剛才講了,整個海上風電一定是海洋綜合能源的合作方式。我要提幾個建議,尤其咱們有設計院在這里,有產業鏈在這里,F在我們搞風電漂浮式或固定式平臺設計的時候,大家只考慮了風電專業。實際上沒有形成這種綜合平臺通用平臺設計,這樣造成我們風電平臺的成本是很高,主要是單一而沒有綜合解決方案的應用,比如海上養殖,海洋牧場海水制氫等等這些,其實今后在我們的平臺設計不管是基礎的設計還是機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海洋利用率的提升。
現在我們明陽專門組織了團隊在攻關海水與制氫,明陽在海水制氫這一塊將推進比較快的,并且很快有示范項目出來。剛才講了其實海上不光是制氫還有儲氫等技術全產業鏈的研究,我們現在在討論海上制氫的時候,大家可能說的多的是制氫,其實要把整個海上制氫的應用場景要考慮出來。
我們怎么輸氫,氫的應用如何把他變成全產業鏈的一個應用,如果只考慮制氫實際上從制氫這個產業來說,技術上是成熟的,從整個應用場景他還是有差距的。海上能源島的這種方式,今后可能就像剛才說的陸上一體化的概念,我一直在推廣的一個概念就是今后不光是海上風電光伏制氫包括海水淡化等等,甚至包括離岸海島的供電系統等等都可以做到一起。
以前在陸上我們要講單位土地的能源產出,到海上也是要提出單位海域面積的經濟性的產出,這樣才能把整個的成本降下來。
后就講一下海上機組定制化設計這一塊,更重要的就是適應資源適應海域條件,更重要的可能海上機組、設備甚至可以定制化成本,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一定的成本空間。
某個業主要達到平價,但是在某些經濟性指標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成本上的控制,因為在海上很多冗余設計,都是必要的,可以進行一部分的優化。
剛才講目前我們大概是分成三類,根據目前主要是風資源條件推出了三種機型,我跟行業內的朋友在講,可能今后行業8兆瓦以下的海上機組基本上就沒有了。我們今后小就是8兆瓦,剛才大家都討論過,海上的機組是降本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機組大了過后,整個的海工的成本,施工的成本就低了,上午分析過,現在吊裝一臺不管是5兆瓦還是10兆瓦一臺都是600萬。如果我要10兆瓦,千瓦吊裝就便宜一半了,所以海上的機組是必然之路的。海上的大型化走的比陸上更快,另外也可以帶動陸上機組大型化,近兩年陸上機組也會達到10兆瓦級別。
把海上和陸上如果把產業鏈和供應鏈共用起來的話也可以降低成本,我們現在在做分析,大的問題就是產品在批量化的過程中形成的規模還不夠大,以前一個機型可以賣四千臺,現在一個機型賣四百臺,除非馬上進行改型否則滿足不了要求,機組成本上來非常多。
在海上機組定制化這一塊一定要跟資源環境條件匹配起來,這個匹配起來我覺得更大如何提益,搞海上風機一體化實際上研究比較早了,應該五六年前大家都在提這個事情,這一塊需要主機廠或者設計院包括產業鏈一起研究。
搞抗臺,廣東這個地方要利用起來,以前認為臺風是安全性,現在臺風可以帶來經濟性,今后的海上機組充分利用海上在安全性的條件下,臺風帶來的資源,在臺風來之前或者走了之后的這一段時間實際上對于我們的機組帶來的資源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有可能一個臺風帶來的可能頂你一個月的發電量這樣的水平。漂浮式這一塊大家都知道,現在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明陽跟三峽合作臺在陽江,還不是深海的,做的是水深30米左右的,我們在這一塊的工況還是了解比較多。我跟大家講,可能今后在漂浮式風機上要有更多的技術上的提升。大家都知道,以前做海上風電感覺從陸上到海上的感覺,從漂浮式感覺從固定式風機到漂浮式風機往下推的,大家的理念就出來的。
任何一種像漂浮式海上風機一定是適應資源條件或者是風況條件來定制化設計的,而不是說我用固定式風機去做漂浮式風機來滿足設備的要求,主要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