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制定出臺了《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考核定級辦法(試行)》(簡稱《定級辦法》)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基本要求和評分方法(試行)》(簡稱《管理體系》)。新標準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2017年頒布的原標準即行廢止。
“新標準將繼續強化煤礦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對上一版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標準內容進行補充完善!眹颐旱V安全監察局行管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新標準的制定旨在推動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由側重質量管理向構建管理體系轉變,形成具有我國煤炭行業特色的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模式。)
定級嚴格,一級煤礦可自動延期
記者了解到,《定級辦法》重點從進一步嚴格達標條件、實行煤礦承諾直接延期、強化隱患問題的整改、增加一、二級煤礦否決條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標準化管理體系創建等5個方面做了修改。
根據《定級辦法》,將同一等級的各部分得分統一分值要求,取消差異!叭缭患墭藴驶燃壱笾黧w專業為90分以上,調度、培訓、職業衛生、應急管理、地面設施等專業80分以上,現在統一為90分以上,要求更加嚴格!鄙鲜鲐撠熑藢τ浾弑硎。
對于滿足一定條件的一級煤礦,在三年期滿時,煤礦做到符合體系有關承諾要求的,《定級辦法》明確,可以自動延期。其中,對于自動延期的一級標準化礦井需滿足:原一級期限內保持瓦斯“零超限”和井下“零突出”“零透水”“零自燃”“零沖擊”;井工煤礦采用“一井一面”或“一井兩面”生產模式;井工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露天煤礦采剝機械化程度達到100%等3項條件。但對自動延期煤礦的動態抽查,現場發現達不到一級的,及時降級和撤消等級,被降級的1年內不得再申報一級,被撤消等級的2年內不得再申報一級。
上述負責人同時指出,對于一、二級申報煤礦,除得分達到要求外,還從入井人數超員、發生事故、考核未通過、被降級或撤消等級、露天煤礦采剝工程外包、安全誠信和違規使用勞務派遣工等方面,分類建立了一、二級煤礦的否決條件。
抓“關鍵人”,構建8要素管理體系
此次修訂,《管理體系》增設和調整了“理念目標和礦長安全承諾”、“組織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從業人員素質”和“持續改進”5項要素,同原有的“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質量控制”要素,共同形成8項要素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
據悉,為修訂《管理體系》,國家煤礦安監局對今年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并廣泛征求意見。
新體系在強化煤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的同時,完善了煤礦安全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將重大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相結合,實現了二者有機銜接。并推動煤礦建立完善安全承諾制度,將“礦長安全承諾”作為一項考核要素。
“領導作用是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關鍵,8個要素中7個都主要由煤礦領導推動實施,因此,要抓‘關鍵人’,突出煤礦領導作用的發揮!鄙鲜鲐撠熑诉指出,在抓煤礦礦領導重大風險意識和管控方案落實的同時,也將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向煤礦基層延伸,將“逐步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風險管控!
記者注意到,《管理體系》將大力推動煤礦“一優三減”和人員素質提升,嚴把煤礦從業人員準入關口,并強調“井下不得違規使用勞務派遣工”。此外,還將強化管理制度落地,以及實操考核和理解掌握。
逢查必考,用制度規范生產工作
推行新標準后,期望達到怎樣的效果?業內人士指出,煤礦通過體系運行,有望推動煤礦實現靜態達標與動態達標、硬件達標和軟件達標、過程達標和結果達標、內容達標和形式達標、制度設計和現場管理,以及考核檢查和信息化等的有機統一。
煤礦企業在執行新體系創建時,又應把握好哪些關鍵點?上述負責人強調,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視新體系!斑@些管理要素,煤礦企業基本都有,但有的不全面、不系統。新體系是對這些管理要素進行規范,推動煤礦安全管理進一步走上正軌。煤礦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新體系的重要作用,消除畏難情緒,積極開展新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
他同時指出,作為創建新體系的“關鍵人”,煤礦礦長、副礦長、總工程師等礦領導,應真正發揮頭雁效應。特別是礦長,要切實發揮“一把手”的帶頭作用,將煤礦理念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安全承諾的開展和兌現等工作都提到礦長的議事日程上來,做到帶頭抓、親自抓、持續抓,形成全員共創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良好氛圍,推動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安全生產標準化新標準也要求煤礦企業抓好各項制度落實,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新體系中設置了對每一項制度落實的考核內容,目的就是要推動制度不僅寫在紙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用制度規范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形成自主運行、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庇浾哌注意到,新體系推行“逢查必考”,對從礦長到普通作業人員全部設置了考試內容,要求所有人員均要掌握本崗位的相關知識和要點。
此外,國家煤礦安監局正在對現有“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也要求煤礦企業要用好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