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多,位于三江縣北端的高友村還籠罩著一層薄霧,當縷陽光映照下來,整個村莊變得清晰、明亮、美麗。此時,書記朱林也已早早起床,沿著平坦的青石板道路開始了每天的晨跑。
路兩旁的太陽能照明燈齊刷刷的豎立著,沿途可見高低錯落的侗寨吊腳樓和鼓樓,耳畔傳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粗@個日益煥發出新活力的古老村落,朱林感到渾身充滿干勁。
這是柳工積極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縮影。多年來,柳工不斷完善幫扶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民生,并把教育幫扶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使幫扶村由“表”及“里”擺脫貧困。
天亮了 村美了
以前到了晚上,到處‘黑麻麻’的。一不小心還可能栽進溝里。
自從安裝了路燈,晚上到小廣場活動的人也多了,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來旅游!
提起柳工出資安裝太陽能路燈,高友村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高友村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山村,作為中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高友村將旅游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產業。從2016年開始,柳工累計出資163.5萬元在五個定點幫扶村中開展亮化工程,共安裝了409盞太陽能路燈。“考慮到高友村旅游景觀需求,這里的立式燈桿都繪上了民族特色紋樣,一到晚上,整個高友村被燈光點綴得溫馨浪漫,成為游客們的拍照打卡點。”朱林介紹到。
橋通了 心暖了
今年3月加入柳工扶貧工作隊伍的李傳洪,想起剛到美俗村遇見的那位老人,依舊感觸頗深。
當時他正在村里走訪熟悉村情,老人得知他是柳工增派來的,便激動地上前握住他的手說:
非常感謝柳工對美俗村的幫助,相隔了近半個世紀,終于又能看到美麗的風雨橋了。
原來,風雨橋是侗族的標志性建筑,不僅可以行人、休閑娛樂、遮蔽風雨,更象征著飛龍繞寨,保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祥幸福。而美俗村風雨橋在上世紀70年代被洪水沖毀后遲遲得不到重建。
2019年,柳工出資10萬元為美俗村修建了風雨橋,并專門立項調研,多次實地考察,積極推動風雨橋建設。在風雨橋落成儀式上,侗族群眾用歡快的耶歌表達對柳工的感激。而老人的那一個小小舉動,也讓李傳洪在今后的扶貧工作中多了一份信念。
修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水利、改造貧困戶危房、修建風雨橋和文娛場所……在柳工的助推下,村民們的生活有了質的提升。駐村書記和工作隊員還積極向當地宣貫企業“5S”理念,帶頭與村干、村民清潔家園、文明生產,潛移默化地扭轉村民觀念。如今,村寨“陳年垃圾”在逐步減少,河岸綠樹倒影,魚翔淺底,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老師”來了 娃娃們樂了
蜿蜒山路上,5位來自柳工國際業務中心的員工驅車近4個小時,來到三江縣楓木小學,化身英文 “老師” ,為全校20名學生上課,這是“以愛之名”支教小組的每月例行活動。
早在2018年,柳工國際業務中心便關注到了這群農村娃,由于當地教育資源匱乏,整個小學都沒有接觸到英語教學。為此,國際業務中心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成立了“以愛之名”支教小組,支教小組精心編制的課程寓教于樂,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問到孩子們的夢想是什么時,支教志愿者劉景秀說到:
一位二年級女生說,她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學,因為她要工作,要養活她的家人。多么質樸而又讓人心酸的語言。作為一名志愿者,我或許不能幫他們改變現在的經濟狀況,但是我會盡我的能力去關注關愛他們,鼓勵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
上英語課,成了楓木小學孩子們每月期盼的事。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孩子們的英語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視野也得到了開拓,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助學重教之風自柳工開展扶貧工作以來便延續至今。2004—2006年,柳工連續在融水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柳工創業班”,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2012年以來,柳工國際業務中心對融安縣大將鎮的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學生開展“播撒陽光”捐資助學行動,得到海外內外員工積極響應和參與;2016年的“六一”兒童節,三江縣六孟小學梁校長將“助學十年,譽滿三江”的牌匾,鄭重遞到歐維姆公司代表們手上……
一項項務實的工程,一次次暖心的關懷,映襯出柳工人多年來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大愛情懷。脫貧不是終點,而是美好生活的起點,柳工反哺農村、回饋社會的腳步不會停歇,愛將一直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