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的"機工智庫2018年春季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發布會以"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 推動全球制造業變革下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針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熱點問題,發布機工智庫新研究成果。來自裝備制造業的領導、行業管理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及新聞媒體的15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發布會。
機工智庫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專業研究機構,以"弘揚中國工業文化,為裝備強國貢獻智慧"為宗旨,關注影響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經貿政策和技術發展動態,客觀評價中國裝備制造業區域發展狀況,分析裝備制造業面臨的貿易和投資風險,旨在為貫徹和推動制造強國建設建言獻策。目前,機工智庫已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工信智庫聯盟",成為該聯盟的發起單位和副理事長單位。
發布會現場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院長李奇致辭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院長李奇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不公平的國際分工體系讓發展中國家長期徘徊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特別是進入2017年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環境更趨復雜,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情緒升溫的大背景下,我國裝備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發展目標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當前,美國高度關注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對其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完整性及脆弱性表示出了越來越多的擔憂,未來會否以各種借口將中國制造業繼續壓制在產業鏈中低端甚至于逐步排斥在全球產業鏈之外,我們深表擔心。5G、云服務,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苗頭!近年來,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重塑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市場趨于飽和的大背景下,占領未來全球裝備制造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爭奪"市場空間"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重點,也成為"規則博弈"的。面對復雜的發展環境,中國制造業要積極打造全球化的生產網絡和組織模式,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努力掌控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
研究員魯欣做報告演講
機工智庫每年定期、公開向社會發布新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引起業界、學界和新聞界的廣大專家、學者和記者朋友們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思考、研究、關注,共同為把我國建成裝備強國貢獻智慧。
2018年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年,經過這40年的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規模已經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比重已超過1/3。但我國裝備制造業還面臨大而不強、創新能力弱,在基礎產品、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等方面存在大量短板等問題。
研究員趙龍作報告演講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促使制造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以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作為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領域的先進制造業,既是制造業中具創新活躍產品、復雜度高和成果豐富的領域,也對發展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因此,在借鑒主要發達國家對先進制造業的內涵界定、分類標準及政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先進制造業的實際情況,機工智庫開展了國內外先進制造業的系統研究,并將我國新時代先進制造業定義為:應用創新的技術、工藝、材料等要素,并能充分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制造業總稱。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利用先進技術對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轉型而成的先進制造業;二是新技術催生的新興先進制造業;三是制造業服務化而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重點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國際競爭態勢而不斷變化的。我國新時代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重點應突出中國比較優勢,著重關注補齊短板。機工智庫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需要著力構建良好的制度環境,具體建議為: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統籌組織協調;二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創新合力;三是深化軍民融合,促進國防帶動;四是強化財稅扶持,增強系統支撐;五是加強貿易管理,推動公平競爭;六是完善匯率政策,降低外部壓力;七是加大金融支持,推進產融結合;八是加快人才培養,打造工匠精神;九是健全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環境。
針對"制造強國""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主要貿易伙伴國通過貿易救濟調查、知識產權調查,甚至以"國家安全"為由,開展調查并設置針對中資的投資壁壘等手段,從低端產品到中高端產品,從國內法律到WTO規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投資領域,施壓和全面圍堵中國裝備制造業。機工智庫發布《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分析》表明,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技術性貿易措施是長期壓制中國產業擴大出口的貿易工具,但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實際壓制效果并不顯著,除繼續啟動新的調查外,美歐等主要貿易伙伴都試圖通過規則重構,繼續利用傳統工具遏制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美國301調查重點是以《中國制造2025》《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為代表的中國產業政策。發起232調查是則為了獲得談判籌碼,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美國針對出口至中國的高科技產品會實施更為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在美國對華管制清單中有70%的產品涉及裝備制造業。美國將貿易和投資政策串聯,設置高壁壘、阻撓我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進入全球產業鏈高端、限制中資進入敏感產業的趨勢已明確。
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的深入開展,中國制造進入了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的制造企業也亟待從"大而不強"的困境中走出來。但制造業想要實現由大變強,不僅要發展一批的"巨人"企業,也需要培育一批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特定細分領域、能夠引領該領域發展并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的"隱形冠軍"企業。機工智庫以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為背景,結合分析德國"隱形冠軍"和日本"町工廠"等工業發達國家的產業組織分工模式,對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狀況進行基礎研究。通過分析得出:德國的"隱形冠軍"、日本的"利基企業"都是該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不僅要發展大型龍頭企業、迅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更應培育一批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特定細分領域,能夠引領該領域發展并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的單項冠軍企業。引導企業長期專注細分市場精耕細作,對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未來,注重工匠精神、走專業化道路的單項冠軍企業將會是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發展和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的終目的是為了引導更多專業化的公司引領行業發展,帶領中國制造走向世界,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
裝備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已進入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型期。未來的增長將主要由新技術革命、產業政策和自主創新補齊短板三大動力驅動。機工智庫研究表明:這三大驅動力將會給裝備制造業帶來哪些機遇和空間,同時裝備制造業存在哪些短板,針對這些短板,我們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精準發力,尋找突破口,打造新生態。未來在政府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智能制造裝備、專用民生裝備、精密制造機械和關鍵零部件講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與會領導合影
作為產業智庫機構,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轉型發展的壓力,需要我們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新的形勢,抓住新機遇,越是在復雜的環境下,越需要我們"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
機械工業信息院作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機械分館,是機工智庫的文獻資源庫,擁有豐富的國內外科技文獻資源,同時作為工信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也承擔著為研發、創新提供服務的重要責任。為此,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開發了"先進制造業知識服務平臺",將院科技文獻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分門別類地展現出來,并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的內容與界面。希望這個平臺能夠幫助各創新單位更好地搭建科技創新環境,降低科技創新成本,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在產品和技術創新中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