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1名工人在安徽合肥一施工工地地下室作業時缺氧被困,其他5名工人在救援時也陷入險境,終導致3人死亡、3人受傷。5月26日,廣東東莞一家企業發生氣體中毒事故,先是1人暈倒,接著3名工友施救,終全部殞命。
此前的5月13日、5月16日,同樣因為施救不當導致事故后果擴大的悲劇,已先后在深圳和鄭州上演。
非要等重錘砸到自己腳面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嗎?對他人和以往的教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像《列子》中所記載的那個健忘癥患者華子那樣,弄得“今不識先,后不識今”,“前赴后繼”的接踵而至就不足為奇。
5月17日,河南南陽市一特鋼公司發生鋼水灼燙事故,造成2人死亡、7人重危、6人受傷;5月22日,寧夏中衛市一鋼鐵公司又發生噴爐事故,致11人燒傷。
今年以來,各種原因導致的鋼廠事故頻頻發生,影響較大的還有:1月31日,貴州省六盤水市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生煤氣中毒較大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傷;2月5日,廣東韶鋼松山有限公司發生煤氣泄漏中毒較大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傷。
紅燈一次次亮起,警鐘一次次響起,同類企業的神經該繃緊了吧?且慢樂觀。5月7日至10日,應急管理部組織對江西省鋼鐵企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工作進行明查暗訪,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抽查的4家鋼鐵企業均存在自查自改敷衍了事、安全管理凌空蹈虛的問題。
以所見知所不見,以所聞知所不聞,審視自身不足,補齊各種短板,是一種非常合適的安全發展途徑,也是一種智慧所在。無奈,習于麻木、慣于遺忘,大概是某些生產經營單位和管理者的天性。
“要清醒認識當前安全形勢,深刻吸取近期較大事故和重大涉險事故多發的教訓,始終保持警醒警覺狀態,嚴格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嚴防各類安全事故反彈。”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日前在主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和部長辦公會議時的諄諄告誡,實在是有的放矢、語重心長。
《詩經》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描述,旨在提醒一個人面對可以預見以及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挑戰,絕不可麻痹大意,放棄應有的警惕,而是應保持對外部環境以及自身情況種種變化的敏感,適時作出必要的改變和應對,才能及時化險為夷、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保持自身與時偕行的良好狀態。
一個人理應如此,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一個部門、一個行業、一個地區又何嘗不需要“防禍于未萌,圖患于將來”呢?
“徑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和事故總量的持續下降,讓一些人變得麻痹大意、盲目樂觀。在經濟增長勢頭漸好的情況下,重項目建設輕源頭把關、重生產經營輕安全生產的跡象有所抬頭。而伴隨機構改革進程中的進退流轉,也使得一些人心思有點亂、眼光有點散、干勁有點減。凡此種種,說到底,都是對“憂勞興國、逸豫忘身”這個規律的背反,對安全紅線的選擇性失明。
始終保持警醒警覺狀態,既要“內化于心”,也得“外化于行”。前者,要讓居安思危成為思維的習慣、行動的自覺,如黃明在次部長辦公會強調的那樣,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決不能有絲毫松懈、半點馬虎。后者,要采取各種懲戒措施,對那些裝睡、真睡的單位和個人大喝一聲、猛擊一掌,點準穴位、戳到麻骨,逼其盡快醒來。與此同時,要加大輿論曝光、通報批評力度,脫去風險的“隱身衣”,捅破隱患的“窗戶紙”,促其在眾目睽睽之下警醒警覺、不敢打盹。
(本文來自中國應急管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