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用改革開放的偉大宣示將中國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黨和國家正確領導下,在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經過不懈努力,克服艱難險阻,勇于創新,奮力拼搏,在跌宕起伏的歷程中發展壯大,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40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高歌猛進,從改革開放之初到90年代初期的全面發展時期,國家計委統籌協調全行業的投資、布點,為工程機械企業遍布全國各地打下了基礎。90年代初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企業發展迅速,開始注重售后服務,紛紛搭建自己的銷售渠道,代理商應運而生,這一時期,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來華投資,同時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帶動了行業發展。2003年全行業年銷售額首破千億元;從2005年開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經過短暫調整,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一大批優秀企業正朝著國際化、綜合化、規;姆较蜻~進。2007年,全行業銷量超越美、日等國,2009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量和銷售收入均躍居世界首位……工程機械行業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千余家,其中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百余家,中國已成為世界工程機械制造大國。
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維度更寬,層次更深,基礎設施建設呈現的多樣性、大型化、化、個性化趨勢,刺激衍生了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與應用。工程機械的服務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現已形成挖掘機械、鏟土運輸機械、起重機械、工業車輛、壓實機械、混凝土機械、掘進機械、路面機械與養護機械、樁工機械、市政與環衛機械、混凝土制品機械、高空作業機械、裝修機械、鋼筋與預應力機械、鑿巖機械、氣動工具、軍用工程機械、電梯與扶梯、工程機械配套件、其他專用工程機械20大類,109組,450種基型,1090個系列,上萬個型號的產品設備,我國已成為工程機械產品類別、產品品種齊全的國家之一,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各項需要的同時,全行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造的力度,產品設計節能、環保、宜人,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可靠性、耐久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一大批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稱號。
40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力爭上游。通過并購、重組,激發競爭活力,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產業集群優勢顯現。行業企業苦練內功,創新管理,科學發展,提質增效,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企業管理趨向現代化、規范化、國際化、標準化,生產經營活力得到充分釋放。以徐工、三一、中聯重科、柳工、國機重工、龍工、山推、廈工、合力、山河智能、山東臨工等為代表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國際化步伐加快,全球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以小松、斗山、日立建機、神鋼、卡特彼勒、特雷克斯、馬尼托瓦克、沃爾沃、現代等為代表的外商在華投資企業牢牢抓住國內市場機遇,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重要力量。
40年來,在抗擊罕見的雨雪冰凍、地震災害過程中,工程機械行業表現出了胸懷全局、不畏艱險、精誠團結、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在國家、人民利益受危難之際反應迅速、行動果斷,提供裝備支持和資金捐助,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援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汶川地震搶險救災中,全行業向災區捐贈設備和現金共計2.8億元,包括各種設備近700臺,許多企業在時間派出救援隊伍和設備開赴救災線。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如柳工、徐工、中聯重科、廈工、山推、三一、山河智能、洛陽一拖、京城重工、驚天智能、神鋼、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機、詹陽、沃爾沃、JCB等,都在歷次搶險救災行動中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企業素質,受到政府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四十年發展過程中,工程機械行業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后首次考察即到工程機械行業骨干企業---徐工集團視察,在肯定徐工發展成績和發展思路的同時,作出重要指示: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三一集團時指出,三一集團接入38萬臺工業設備,涵蓋5000種機器參數,積累了1000多億條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以及以此形成的“挖掘機指數”,為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承載新夢想!
踏上新征程,要實現工程機械強國夢,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等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打破;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大國貿易關系緊張,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企業要素成本高、利潤率低,營商環境有待改善;行業穩中向好的局面仍需鞏固等一系列問題。這就要求我們:
——面對現實、保持定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經濟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推動行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珍惜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倒逼更深層次的改革,充分挖掘改革開放的新優勢,積極參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以資金鏈牽引產業鏈,以投資帶動貿易,以工程帶動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打破現有的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布局,形成以中國品牌為核心的價值網絡。
——全力以赴完成制造強國戰略規劃設計的目標任務。以中國制造2025為行動綱領,創新驅動、強化基礎,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制造,持續推進產業升級,提升以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為核心自主創新能力。
40年改革開放,國之重器鑄輝煌,40年承前啟后,續寫強國新篇章。未來之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必將在自主創新中實現“三個轉變”,必將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進程中由大變強!
(本文來自機械工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