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推動消費者增加支出、引導經濟增長重心向國內消費轉移的努力并未奏效,這是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下降的部分原因,并且預示未來經濟可能進一步降溫。
周一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降至6.5%,低于2012年上半年9.7%的增幅,也低于總體經濟增長水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消費,數據顯示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比重下降,與中國政府的計劃背道而馳。
今年上半年中國零售額增長同比放緩。
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經理Peter Zhou說,加薪的幅度越來越小。他2013年的薪資僅增加了3.7%,至每月28,000元(合4,500美元)。他說,以前他們每個月都會購置消費電子產品和珠寶,但現在他已經三個月沒有大額消費了。
居民收入增長對中國經濟轉型來說至關重要,只有消費者收入增加了,中國經濟才能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驅動,減少對越來越不可靠的出口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投資的依賴。國內外經濟學家多年來一直強調,中國逐漸壯大的中產階層消費將為經濟的長期增長提供一個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國6月份零售額小幅增長。但上半年零售額同比增長12.7%,增幅低于2012年上半年的14.4%,這是消費增長緩慢的又一跡象。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曾一再表示,他們愿意為實現經濟轉型而接受短期內較低的經濟增速。但到目前為止,經濟增長確實放緩了,結構調整的承諾仍未兌現。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邊際效益在遞減,所以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
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從季度的7.7%放緩至7.5%。多數經濟學家目前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5%左右,為1990年以來慢增速。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按美國算法對中國官方數據的計算得出,中國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環比增長6.9%,較季度的6.6%略微加快,但仍低于政府今年7.5%的增長目標。
在中國公布了令人失望的數據之后,野村(Nomura)將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7.5%下調至6.9%,理由包括中國經濟結構改革進展緩慢等。此外,摩根大通(J.P. Morgan)也將中國2014年經濟增速從7.7%下調至7.2%。巴克萊(Barclays)上月表示,該行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在未來三年降至3%或更低水平,但指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經濟之后將會實現強勁反彈。
國內消費者的謹慎態度又將中國推上了靠投資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今年上半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2%,較上年同期的60.4%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國內投資(含工廠、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則從上年同期的51.2%升至53.9%。
在政府尋求經濟轉型的同時,為索尼(Sony Corp.)等公司提供電腦零部件的廈門一家生產商的負責人曾欽照也一直試圖轉型,但未能成功。他表示,薪資迅速增長以及人民幣升值侵蝕了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并稱已決定尋求經營多元化。
不過由于經濟形勢不振,他已大幅縮減了炸雞連鎖店的推出計劃。曾欽照表示,他現在已經開了10家店,較原計劃的50家店面大幅縮減。他還說,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這些店一直都在賠錢。
今年初中國推出了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而眼下住房建設仍是推動經濟緩慢前行的動力之一。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開工住宅建設增加2.9%,扭轉了2012年的萎縮局面。但隨之而來的是,北京和深圳房價漲幅達到兩位數,其他城市漲幅也緊隨其后,對許多首次購房者來說,現如今房價更加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