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出現回暖的跡象:工業增加值超預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外貿出口大幅上升。記者走訪皖粵浙等省發現,一些外貿企業訂單增加、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勢頭有所顯現,專家認為這些跡象表示一些產業緩慢復蘇、經濟探底回升的苗頭顯露,但同時指出,經濟復蘇進程具有波動性、復雜性,當前的反彈“浪花”尚不足以確立經濟回升的大趨勢。
“微刺激”顯效 外貿引領經濟回暖
中央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相關經濟指標和部分行業經營好轉。浙江省電力公司的數據顯示,近3個月以來,企業訂單增加,開工率回升,浙江的工業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跡象,工業用電同比增加了4.57%。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告訴記者,從7月以來,感覺企業日子好過了一些,周圍的企業開工率有所增加,上下游企業如電解液、化工等行業也都在向好的方向走;煤炭、有色金屬這些制造業“晴雨表”行業,價格出現上漲跡象;銀行放貸也比之前有積極性了。小微企業減稅、貿易便利化等政策出臺,讓企業對下半年經濟發展預期普遍轉好。
記者走訪粵浙江皖等省發現,受外圍經濟形勢好轉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回暖跡象較為明顯,相關經濟指標有所改善。浙江海關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浙江省實現進出口總值1912.5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出口1443.8億元,同比增長18%;各類產品7月份單月出口增速均快于1-7月累計出口增速。
據寧波天翔貨柜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浩慈介紹,港區的7、8月份是傳統旺季,有大量圣誕用品要運輸出國。去年這個時候很冷清,堆場上的集裝箱長堆了一個月。“今年跟去年相比狀況改善了一些,尤其是這兩個月來,堆場空箱周轉加快,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
阿里巴巴旗下大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一達通公司對2000家固定樣本企業監測顯示,7月份珠三角中小企業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24%,外貿出口商品價格指數收于99.68點,環比上月增加約7點,外貿出口商品價格水平總體有所上升。一達通預測8月份我國外貿會出現季節性增長,回歸企穩狀態。公司副總經理肖鋒表示,從8月15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取消對1507個海關商品編碼項下的一般工業制成品的出口商品檢驗,這些利好政策都將促進8月份乃至下半年的外貿出口。
全球知名市場咨詢機構環球資源企業事務總裁裴克為說,該企業近完成的有關503家中國出口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相比12個月前,中國供應商對來自海外訂單的收益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超過70%的受訪公司預計今年下半年的出口總額會增長。其中,以消費類電子、電腦、通訊及安防產品的供應商表現為樂觀。”
經濟復蘇仍存反復性、曲折性
在部分行業出現經濟復蘇苗頭的同時,記者調研發現,宏觀經濟復蘇態勢尚不穩定,諸多矛盾現象相互交織,經濟反彈的復雜性、曲折性依然考驗宏觀決策者。
廣東省經信委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7月份廣東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為50.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延續今年3月以來逐月回落態勢,預示制造業低迷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觀。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表示,7月份廣東省PMI的11個分指標中,仍有9個指標繼續下滑,可見制造業整體下行、圍繞著榮枯線小幅波動的膠著狀況尚未改變。但4個月來廣東PMI指數的降幅分別為0.5、1.1、0.5、0.4,已開始呈現出逐漸收窄的態勢,預計年底以前可能止跌回升。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說,未來經濟形勢還不明朗,一方面是外貿形勢可能并不如數據反映的樂觀;另一方面,內需依然乏力。近我們調研發現,虛假貿易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只不過具體方式可能出現了變化,比如空轉的虛假方式已明顯減少,但出口高報價格的情況卻明顯增加,跨國公司內部零配件進出口的情況明顯增加等。只要境內外還繼續存在利差和匯差等套利空間,這種通過貿易額來融資的虛假行為就不會停止。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表示,出口好轉的同時要看到世界經濟發展仍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1-7月浙江出口貿易主要仍依賴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增長,高新技術產品、船舶等產品的出口反而有所下降,不能不令人憂慮。
合肥市新站綜合開發實驗區管委會經貿發展局副局長柳偉說,當前經濟形勢趨于穩定,工業投資、工業生產增加值等各項經濟指標都符合預期。但7月份經濟數據同比大幅提升,環比有所下滑,表明經濟復蘇具有反復性。
北京國威物流公司是一家集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信息處理于一體,且具有一定規模、經營范圍廣泛的現代化物流企業。公司總經理張唯告訴記者,今年物流行業普遍不景氣,發貨量嚴重萎縮,加上“營改增”讓物流企業稅負增加3-4個百分點,雇工工資上升,物流企業生意非常不好做,一些原來的大客戶不訂貨了,新增加的客戶很少。“我們還沒有感受到經濟回暖的跡象。”
經濟全面持續回暖面臨考驗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全面持續回暖,尚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再回快速升值通道,企業出口利潤和出口動力受到影響,加上勞動力成本、用電成本、節能減排費用、物流成本等支出的疊加使得外貿成本優勢漸失。近期人民幣對美元重回快速升值通道,導致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優勢減弱。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外需增長反復也給“外貿”這駕馬車帶來很多不確定性。根據國家質檢總局7月30日公布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調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152家出口企業中,有23.9%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是制造業加速向東盟國家轉移,加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壓力。今年上半年,越南紡織服裝和紗線出口同比增長16.2%;而據亞洲鞋業協會調查結果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南亞鞋業已搶走中國30%的訂單。此外,三星也越來越多地將手機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越南電子產品出口在今年前5個月占其總體出口的23%。
三是產能過剩矛盾未見明顯緩解,去產能化任務依然較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等專家指出,盡管7月份PMI指數回升,生產指數為52.4%,高于新訂單指數1.8個百分點,但差距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未來需進一步解決困擾企業生產經營的勞動力成本上漲、訂單不足、資金緊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