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北京西五環外,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機械產品再制造國家工程中心迎來了一大批客人。
展廳里,各種汽車、坦克、飛機的發動機逐一陳列,我國再制造領域“領軍人物”——82歲的徐濱士院士聲如洪鐘:“這是坦克發動機,500多小時就要大修,我們找出它的16個短板,采用不同工藝予以強化,經過1100小時的臺架試驗,工藝水平、污染物排放、燃油都在指標范圍之內,效益非常明顯。”
10年前,徐濱士開始倡導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將這些技術從國防軍事領域延伸到民用等更廣泛的領域。
機械產品再制造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蔡志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再制造是一種對廢舊產品實施高技術修復和改造的產業,通過對損壞或待報廢的零部件進行再制造加工,使再制造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新品。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減排80%。
但目前來看,再制造產品的市場認可度還不高。對此,蔡志海表示,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在銷售網絡和終端用戶范圍內推廣普及再制造產品的知識。要結合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系列活動,用生動事例宣傳再制造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引導社會各界尤其是領導干部、新聞媒體對再制造的認識,宣傳再制造產品等同于新品,鼓勵消費者使用再制造產品。按照法律要求,各級政府機關要帶頭采用再制造產品,為公眾做表率。相關大專院校要開設再制造方面的課程或學術講座。”
在機械產品再制造國家工程中心門前廣場,十多輛再制造汽車從北京出發,目的地是拉薩,通過5000公里行程,實地測試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各方面性能指標。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助理楊士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此次再制造‘北京—西藏行’活動,就是為了提高市場認可度。從國家層面上進行宣傳,贏得對再制造產品的支持,打消大家對再制造產品的顧慮。同時,通過再制造產品的展覽展示以及再制造渠道的建立,提高公眾對再制造的認識水平,推動整個產業發展。”
車隊中,一輛重達十多噸的紅色重汽豪濼為惹眼。車廂里還陳列著兩臺再制造發動機。濟南富強動力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白旭明告訴記者,這兩臺都是再制造的發動機。在目前國家推出的“以舊換再”政策之下,消費者購買每臺車,政府都會補貼近2000元。再加上舊機折算的1萬多元,相關政策對再制造產品銷售會有直接拉動。
9月19日,途經河北邯鄲、河南鄭州,行駛1210公里后,車隊安全到達陜西西安。在陜西省政府門前的廣場上,朦朦細雨給圍成弧形的車隊洗塵,廣場上的噴泉、成群的鴿子和再制造的車隊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車輛行駛3天,談起駕駛再制造汽車的感受,駕駛長城哈弗H6的一號車司機李敬表示,“目前看來,再制造車輛行駛過程中與新車并無大的差異,高速公路行駛中油耗每百公里低于7升。”
在西安舉行的圓桌會議上,機械產品再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平、上海新孚美變速箱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遲永波、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白旭明、上汽集團上海幸福瑞貝德動力總成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朱冬華、康明斯(襄樊)機加工有限公司再制造新業務發展經理胥晶晶以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分會秘書長謝建軍以對話的形式,就再制造產業發展、再制造產品質量的檢測和分級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會上,受關注的問題是再制造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朱冬華提出,以目前我國再制造產品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是否可以對再制造產品質量進行分級處理。比如一臺車只剩10萬公里即將報廢,這個時候使用再制造發動機,質量、性能及售后服務卻都與新品相同,可能會造成浪費。
胥晶晶表示,在我國,再制造技術和產品剛剛進入初步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中,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產生足夠滿意和信任,使再制造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可靠的形象。所以,為了再制造產品的品牌和整個產業的長久發展,首先要保證質量。在產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后,質量分級制也可以作為一種探索的選擇。
針對再制造產業的未來,張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景光明”。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大量汽車步入大修階段,也到了必須要考慮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的階段。對此,白旭明提出,“要讓中國汽車大修成為歷史”。這一美好愿景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