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正勢不可擋地進入一個城市翻新的非常時期。
2013年,太原的市民不得不適應這樣的境況:常走的路突然被封,上班要繞路,購物要繞路,出行的規律一再打亂。太原市民都知道,他們的城市來了一個“拼命三郎”一樣的市長——耿彥波。
這位曾因再造大同而名震全國的市長,今年4月來到山西省會太原。甫一上任,他就說要在太原“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今年要建成46公里的環狀快速交通體系,將太原的交通由平面轉為立體。其次,還要整村拆除21個城中村,改造60條小街巷。
今后3年都要大興土木
太原成為一個巨大的工地。同時開工在建的52個工程,讓太原市住建委空前繁忙。幾個月的突擊式施工下來,外環高速路已經初見雛形。東西南北4條以高架為主的城市快速路,在4月到6月間開工,10月底完工,只花了半年左右的工期。一些重要的連接工程,立交橋所過之處,違建、臨建、加建、壓線、棚戶區等建筑被迅即拆除。
太原市規劃局總工程師衛長樂說,按照太原市的計劃,今后3年,太原都要大興土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太原相比于大同,城建上的欠賬更多。同為北方的省會城市,太原相比西安和石家莊,在經濟總量和城市面貌上已經全面落后。
當地人說,從閻錫山那會兒算起,太原城的大格局就沒變過。山西省委大院仍舊是城市的中心,紅墻碧瓦,坐北朝南,俯視著整個太原。太原的中心城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萬人,這一數字堪比上海、廣州。
2006年到2007年,太原經歷了一次總體規劃修編,時任太原市常務副市長的耿彥波就主導了這次修編,并親身參與修改。衛長樂說,現在回過頭來看,方案仍有不足,需要進一步修訂。
太原正陷入典型的資源詛咒,對煤炭、鋼材、電力的強勁需求,不僅帶來黑金,也吸附了幾乎全部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隨著近兩年煤炭市場滑坡,太原經濟面臨嚴峻形勢。2012年,太原的工業增加值不到17%,其中太原富士康貢獻約90%。
太原經濟亟須轉型,但又轉型艱難。近兩年,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的強勢推動下,包括太原在內,山西省開展了萬億大招商,希望在制造業、物流業、高新技術等產業有所建樹,改變以“煤、焦、冶、電”為主、偏重偏黑的產業結構。
“債務總體可控”
2013年,整個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力度是的。據《山西晚報》近期的報道,截至目前,今年太原已經累計拆遷458.19萬平方米,而2003年至2012年的累計拆除面積是466萬平方米,今年拆除的城中村建筑面積,已接近前十年的總和。
要騰挪的不僅是城中村。一批中心城區的工業老字號——化肥廠、平板玻璃廠等,也即將向外搬遷。這些企業大多在中國“一五”時期建成,體量巨大,代表著太原的工業史。由此增加的城市用地,將為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做鋪墊。
錢從何而來?太原市財政局局長陳向陽表示,太原市政府的負債率、償債率均處于合理范圍,債務總體可控。今年,太原市共籌措資金184億元。其中,財政資金54億元,省級支持資金20億元,融資110億元,到年底,支出將達180億元?梢灶A見的是,龐大的財政支出,將是未來幾年太原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