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我國不再追求高經濟增長,而是更加重視結構調整和增長質量,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3年,政府按照“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出臺了一系列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措施。這些穩中有為的配套政策措施,穩定了市場預期,增強了市場信心,保證了經濟平穩運行。
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分別增長7.7%,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9.7%,工業企業效益出現恢復性增長,前11個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2%左右。預計全年GDP將增長7.7%,CPI將上漲2.7%,均可完成全年預期調控目標。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900萬人的就業目標。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方面呈現出新變化,服務業生產總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電子商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迅猛,成為結構調整的亮點與重點。
經濟社會發展平穩開局。在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同時,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仍存在許多矛盾和挑戰,穩中有憂,穩中有險。首先,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盡管美歐等發達國家經濟好轉,但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疲弱,美國等國家的貨幣政策和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其次,企業實際融資、用工、土地、環保、物流等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投資經營壓力加大。三是國內制造業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企業負債率提高,利潤增速減慢。四是財政金融風險增加,財政收支矛盾日漸顯現,政府融資平臺負債增長較快,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高。五是房地產市場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繼續累積,而部分三、四線城市出現了過剩局面,房價出現連續下跌。
2014年,既要著力化解一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緩解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猛、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等問題,又要保持經濟適度增長,防止結構性失業。因此,做好2014年經濟工作,必須按照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
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分析和2014年我國經濟政策導向來看,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從經濟增長速度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而釋放改革紅利、基礎設施投資和庫存回補因素將推動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制造業產能過剩會降低企業投資意愿,開工面積連續兩年增速較慢和部分地區銷量遲滯會影響房地產投資,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范圍和領域擴大有利于服務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會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會略低于2013年。
2014年消費需求基本穩定。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有所放緩,將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而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會顯示較大潛力,嚴格公務消費對抑制餐飲等消費的滯后影響基本消失。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增強,歐元區經濟出現改善跡象,日本經濟在強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復蘇軌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壓力減小,我國對發達國家出口將有所好轉。由于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嚴重,出口難有大的改變,國內需求減弱使進口增速難以加快,預計2014年進出口將增長9%左右,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增強。2014年我國GDP將增長7.5%左右,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9.5%,繼續處于中高速增長態勢。
物價呈溫和回升態勢。從工業消費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我國工業產能較大,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品價格會基本穩定。從服務業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推動部分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升。從食品看,今年糧食再次增產,糧價基本穩定,但肉類、蔬菜價格面臨一定的上漲壓力。從資源產品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2014年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時機較好的時間窗口,調整資源產品價格會推高物價。此外,2013年物價上漲對2014年翹尾影響為1.4個百分點左右,高于2013年0.3個百分點。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3.2%左右,工業生產者價格將下降0.5%,房價同比小幅上漲。
從就業看,我國就業容量較大的服務業發展加快,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速可以創造較多的就業崗位,我國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增強,目前每1個百分點GDP增長吸納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約160萬人,比2005年前后約80萬人和2010年前后約100萬人提高較多。預計2014年新增就業人數可超過1000萬人,登記失業率在4.1%左右,總體就業壓力不大,但仍存在大學生和過剩行業企業下崗等結構性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