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統計局2013年12月31日數據顯示,在煤價下跌的轉型窗口期,山西工業利潤結構得到優化,1-11月煤炭工業利潤比重降至67%,自2008年以來首次降至70%以下。
“一煤獨大”,是山西資源型經濟的典型特征。長期以來,煤炭利潤占山西工業利潤的比重在80%左右。過“黑”超“重”的工業結構,導致其工業經濟抗風險能力差。
然而,新統計顯示,2013年前11月,山西工業實現利潤430.2億元,同比下降超過三分之一,降幅較1-10月收窄6.2個百分點。其中,煤炭工業實現利潤288.4億元,同比下降51.6%,利潤占比為2008年以來低。11月當月,煤炭工業利潤占比降至.7%。煤炭工業雖然總體保持盈利,但虧損企業單位數為558戶,虧損面超過45%;虧損企業虧損額近160億元,同比增長近七成。
與此同時,山西非煤工業實現利潤141.9億元,較2012年同期大幅增長。其中,電力行業高速增長,1-11月實現利潤99億元,同比增長2.3倍。此外,冶金工業總體扭虧為盈,醫藥、紡織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建材、機電工業利潤增速仍處下降區間,焦炭、化工工業較1-10月減虧近9億元。
山西省統計局工業統計專家童超說,盡管利潤結構有所優化,但煤炭比重仍過大,非煤工業盈利能力不足,亟須進一步整合生產要素,扶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鼓勵非煤工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