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正緊鑼密鼓推進,從近期多家國資集團、上市公司的改革動作不難勾勒出幾條主線:金融國資整合先行,如浦發銀行收購上海信托控股權、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部分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成為重要改革路徑,綠地集團借殼上市展示典型樣本;國資流動平臺即將啟動,進入實質運營。
金融國資整合先行
上海國際集團旗下金融企業之間的整合,拉開了上海金融國資改革整合的序幕。
3月17日晚,浦發銀行公告稱其正與上海國際集團研究受讓上海國際信托的控股權等事宜,具體方案尚在研究中。上海市國資委全資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浦發銀行24.18%股份,為合并持股大股東;同時持有上海信托66.33%股份,為實際控制人。
國泰君安證券收購上海證券也在進一步推進中。國泰君安擬以40億元以內的價格收購上海證券51%股權。目前上海國際集團合計持有國泰君安46.74%的股權,上海國際集團同時控股上海證券66.67%股權。業內普遍預計股東方的推動會加速此次整合。
自2月26日起,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開始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所持的華安基金20%股權,華安基金的其他股東均放棄了優先受讓權,掛牌期截止時間為2014年3月26日。華安基金目前由5家股東各自平均持股20%,這些股東均有上海國資背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上海信托持有華安基金20%的股權,華安基金也被視為上海國際集團的成員企業。
上海國際集團目前僅控股的金融子公司,旗下就有上海信托、上投摩根基金、上海證券、海際大和證券等,未控股的金融子公司更多,包括浦發銀行、國泰君安證券、上海農商行、華安基金等。知情人士指出,上海市對上海金融國資改革的重要步驟是,將上海國際集團打造成金融淡馬錫,國資不做經營,而持有股權做監督。
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鋪開
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是上海國資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據上海國資方面人士透露,滬上各國資集團報送改革計劃中要求包括主業清晰等方面,部分集團將通過國資減資出讓、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
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上市已成為上海國資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典型樣本。在借殼上市之前,綠地集團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將國有股份在綠地集團的比例降至50%以下。按照3月17日綠地借殼金豐投資的重組預案,將使得沒有單個股東有足夠的權益能單獨控制上市公司。在上述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將成為上海市國資系統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業。
1月22日,城投控股公告稱,國內PE巨頭弘毅投資近18億元入股公司獲國家主管部門終批準。城投控股的控股股東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擬將其持有的城投控股約2.99億股(占10%股權)轉讓給弘毅投資。
上海儀電集團也開始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考慮引進與其業務相關的戰略投資者,向物聯網、云計算轉型。上海國資委網站信息顯示,儀電集團2014年將推進非主業調整,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其中,儀電電子已逐步剝離非主營業務,先后轉讓上海廣電電器及上海電視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各10%股權;規劃主營業務為商業地產的華鑫股份,則以2755.2萬元轉讓上海金陵智能電表有限公司41%股權,剝離制造業資產;民企中安消借殼飛樂股份事宜正在推進。
國資流動平臺即將實質運營
上海版“國資改革20條”發布后,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即提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環節是統一管理、分類監管。其中,“統一管理”就是強化國有資本的統一集中管理、統一平臺公開運作。2014年上海將有1-2家國資平臺進入實質性運營。
國資流動平臺將由具體管理國資國企經營事務,轉向產業投資平臺監管,終指向資本運作與管理的“淡馬錫式”。國資流動平臺將對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等進行統籌管理和市場化運作,但并不參與企業內部管理,也不干預企業生產運營。
根據上海國資改革意見,未來3-5年內,將使國有資本的80%以上集中在戰略產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領域。這個結構性調整,需要超越集團公司層面來進行。這就意味著上海的眾多國資集團之間即將進行整合、劃轉。
2014年伊始,國資集團之間的整合已經開始。1月1日上海蔬菜集團并入光明食品集團。有接近國資系統的分析人士認為,光明食品集團的定位就是以食品產業鏈為核心的國資平臺,此前已經擁有包括乳業、大米、豬肉、蜂蜜、黃酒在內的多種食品品類,如今將上海蔬菜集團并入,一方面擴充了光明集團的業務板塊,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固光明在上海的食品、農業板塊核心龍頭的地位。
近期又有消息指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有資本流動平臺,改革也將啟動。3月15日,國盛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建材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棱光實業年報顯示,將“圍繞國家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海國資改革加快產業轉型的部署及公司發展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新材料的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優勢,努力創新轉型,尋求和把控改革發展的機遇。”2014年,公司將進一步謀求產業轉型,包括“積極展開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相關項目的調研和論證,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平臺優勢”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