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高交會”上,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各顯神通,讓市民大開眼界。但正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4月11日,筆者從帶著近10款機器人參展高交會的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獲悉,到2016年,重慶的工業機器人產業蛋糕將達到120億元規模,屆時,機器人的“身體、大腦、神經、心臟和血管等重要器官”,都將實現本地制造。
華數機器人公司是兩江新區去年引進的一家國內機器人制造領軍企業。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海濱介紹,華數投資重慶前曾聘請專業機構,對國際、國內以及重慶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及市場情況進行過分析,結果顯示,目前全球制造行業使用機器人為普及的國家是韓國,其次是日本和德國,而中國工業機器人萬人(產業工人)擁有率不到30臺,不到韓國的1/10,甚至落后于泰國。在國內,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工業機器人萬人擁有率較高,而包括重慶在內的內陸城市擁有率較低。
“根據國家工信部的有關規劃,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萬人擁有率將提高到100臺。”楊海濱說,增量背后,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蛋糕。有機構預測,到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3.5萬臺,占全球總量的16.9%,成為規模大的機器人市場。未來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進軍重慶的華數機器人公司對重慶市場也作了相關分析,結論是:到2016年,重慶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120億元。
楊海濱稱,工業機器人大致可分為五大部分,即本體(機器人外殼,相當于人的軀干);控制器(指令輸入系統,相當于人的大腦);伺服系統(指令傳輸,相當于人的神經);電機(提供動力,相當于人的心臟、血液循環系統);減速器(控制扭矩、速度、力量,相當于人的肌肉)。這五大環節中,包括華數機器人在內的已落戶重慶的機器人研發、生產機構和企業,能完成本體、控制器、伺服、電機四大環節的研發和生產,只有減速器這一環節尚需從國外進口。這意味著,除了“肌肉”外,機器人的“身體、大腦、神經、心臟和血管”,都將實現重慶本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