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多數人都了解中國經濟的“病情”,但過去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收到的藥方一直是拖延治療的“止痛片”。頻繁的刺激性政策、大筆投資助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同時造就了龐大的政府性債務和過剩產能,讓中國經濟飽受爭議:有多少人認為它是個奇跡,就有多少人認為它危機重重。
而現在,李克強總理舉起了“手術刀”。不過,與傳統手術室內開胸破肚、鮮血淋漓的場景不同,李克強的手術被稱為“微創手術”。
渣打銀行在去年6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歡迎來到李克強醫生的手術室!”當時,中國剛剛經歷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錢荒”。2013年6月20日,中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陡然飆高至13.44%的高點,而在此之前,這一利率通常都維持在3%左右。受“錢荒”傳言影響,滬、深股市出現暴跌,市場一度陷入恐慌情緒,但政府卻始終沒有“放水”。
“新一屆中國政府似乎更愿意忍受短期的痛苦,從而換得長期的收益。”上述報告中寫道,“我們曾經懷疑李總理是否會推動改革,但現在看來,我們低估了他的決心,為了推行政策,他愿意冒更大的經濟下行風險。”
與其說錢荒事件體現了李克強面對困難的“定力”,不如說體現了他破解中國經濟困局的技巧。很難找到另一個方式比“錢荒”更令商業銀行教訓深刻、更明白管好流動性的重要性。李克強用幾天的陣痛,讓銀行改變了過去好多年的游戲規則。
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人已經習慣了“保姆式”的政府。他們頻繁地“救市”,對一切發生價格波動的領域發放補貼——包括豬肉、糧食,乃至大蒜和生姜,而市場的腳步總是比政府要快一拍。李克強決定給自己換個角色。他聲稱,只要中國經濟增速沒有突破影響就業的“下限”,通貨膨脹率不超過“上限”,政府就不會出臺干預市場的大規模刺激政策,而是“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拋棄了“止痛片”,李克強的“微創手術計劃”就是改革。2013年3月,他在就任總理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諾,要“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5年內取消下放5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一年后,他給記者報出的成績單是416項——相當于1年完成了4年的工作量。他同期推進的改革項目還包括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擴大“營改增”試點等等。
手術會痛嗎?如果繼續采取短期刺激性措施,擴大財政赤字、超發貨幣,中國經濟顯然可以有更引人矚目的增長速度。但李克強卻認定經濟增速下降是可以接受的。去年9月,他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開幕式上首次提出“中高速增長”的概念,這個顯然經過精心挑選的詞組透露出,曾經執著于“保八”的中國政府對于經濟增速有了更理性的認識,相比于炫目的數字,他們更在乎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事實上,真正感受到手術疼痛的,可能是政府的官員們。與十幾年前的國企改革不同,李克強的微創手術刀指向了政府越來越龐大的權力。他在多個場合不斷強調,政府管的事情太多了。他公開承諾,要用壯士斷腕的決心自我革命,“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如同他所預計的那樣,“微創手術”激發了市場的活力。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其中私營企業新增30%,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
更重要的是,“微創手術”后的中國經濟有了結構性的改善。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繼續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人們當然不會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就此得到了根治,但好在李克強的“微創手術”仍在繼續進行。他宣布,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4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決定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因為“小微企業是促創業、保就業、活躍市場的生力軍”。
4月10日,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中國經濟要“向改革要動力”。“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他說,“我們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如果這是他理想中的“手術成果”,那看起來,還有一場更大范圍的“微創手術”,正在李克強的籌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