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2014年以來,日益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局面,在拼價格、拼融資條件、拼服務態度的情況下,企業利潤逐漸下滑是不爭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性產品無疑將為企業在競爭中爭取主動、贏得更多籌碼。今天小編就為您盤點一下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的十大創新企業。
一、北京萬吉工程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萬吉工程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在業界被譽為個真正帶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邁入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的先鋒企業,旗下金岱工程機械園年交易額超百億。憑借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多年經驗與精耕細作,公司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隨著2013年以來移動互聯網風暴的強勁來襲,公司創始人劉洋先生,作為京東商城劉強東中國人民大學的同門師弟,敏銳捕捉行業契機,時間研發推出萬吉工程機械交易網及手機APP,將工程機械二手機租售等業務全部集成于移動互聯網平臺上,使客戶足不出戶實現設備價格、位置等相關查詢以及設備交易。劉洋先生表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每年的支付體量在萬億以上,相信萬吉在工程機械移動互聯金融領域會有更大建樹。
二、易極環中拍賣有限公司
易極拍賣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家創新性提出并采用有底價與無底價結合形式進行拍賣的企業。易力于成為二手設備交易服務商領導品牌,以洞察客戶需求為導向,崇尚“便捷、公正、”的核心價值主張,打造深受客戶信賴并獨具鮮明特色的第三方平臺,引領新的二手設備交易行業規則,促進二手設備交易市場的有序良性循環。
易極在全國地理戰略區域建立了以拍賣功能為核心的標準化二手設備交易市場,并提供設備租賃、交易結算、產權變更、設備評估、融資保險、物流運輸等一系列服務。
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用于創新、研發,致力于將產品升級換代至世界頂尖水準。目前,三一擁有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憑借技術創新實力,三一于2005年和2010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為建國以來工程機械行業獲得的高榮譽。同時,公司首席專家易小剛還獲評“首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工程機械行業獲獎者。截至2013年10月31日,三一集團申請中國專利7116件,PCT國際專利341件,海外專利189件。已獲國內授權專利4769件,海外18件,居行業首位。
四、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聯重科在創新上始終不遺余力,堅持“高端導入、重點突破、全面趕超”的科技創新戰略,通過高端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攻克工程機械行業世界性科研難題,推出許多產品,持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被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中聯重科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5%以上,年均產生約300項新技術、新產品,對公司營業收入的年貢獻率超過50%。僅在2011年,中聯重科就推出了全球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大履帶式起重機、全球大塔式起重機及全球大噸位單鋼輪振動壓路機等產品。
五、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團極其注重技術創新,建立了以技術中心和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體系。徐工技術中心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持續名列行業首位。依托徐工研究院,一批代表中國乃至全球先進水平的產品先后誕生,四千噸級履帶式起重機、12噸級中國大的大型裝載機、百米級亞洲高的高空消防車、對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產生了顛覆式影響,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全球壟斷。徐工擁有有效授權專利92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7項,100多項產品為國產首臺套產品。徐工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國家技術中心成就獎”,被授予國家首批、江蘇省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六、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
龍工著力從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和渠道創新三大方面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全力推進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在新的發展階段,龍工清楚地意識到,應當審時度勢、回歸理性,從思想認識到實際行動確實做到“三降三升”。通過“降預期、降風險、降費用”和“提升發展信心、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市場占有率”,龍工順利渡過低迷的市場時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龍工在充分了解國內外市場的基礎上,制訂了新一輪市場發展目標,力爭在整機與部件、國內與國外、熱強與冷弱等各個市場同步提升、協調發展。
七、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是助推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不竭動力,柳工通過組合拳打造了自己的創新體系。
組合拳之一,建立柳工科學家體系,實現產學研相結合。柳工與國內許多院校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并聘請院士、教授作為柳工科學家,參與公司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帶動了企業人才隊伍發展,提升公司技術研發能力。
組合拳之二,企業自身要“強身健體”。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柳工不僅沒有停下創新工作腳步,而是逐年提高研發費用。據了解,去年柳工創新投入占企業總投入的比重已突破4%,遠遠超過了當初的1%。
八、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廈工長期以來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跑者?萍紕撔,則是推動廈工不斷向前發展的原動力。對技術創新的精益求精,讓廈工成功實現行業突破,開創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多個:挖掘機產品實現從36噸級到50噸級跨越;為適應全球能源危機,在國內首推綠色環保天然氣裝載機;成功研發37米、48米、52米混凝土泵車等。特別是天然氣裝載機的首研成功,觸發了行業裝載機技術變革的新起點,成為業界同行爭相仿效的榜樣,也讓該款產品獲得了該年度產品TOP50技術創新金獎。
九、南京鋼加工程機械實業有限公司
再制造是南京鋼加在創新領域發力之處。2014年3月7日,南京鋼加集團在南京六合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行工程機械再制造工廠奠基儀式。南京鋼加集團再制造工廠項目總投資21,000萬元,此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000臺再制造機械的生產規模。南京鋼加集團董事長謝邦榮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公司將以新廠的建設為契機,從提升規模檔次、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發展后勁出發,結合壯大優勢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產出、更新設備、開發產品、延伸配套,進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和項目建設力度,不斷提高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規模產出效益,積極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為廣大工程機械施工用戶和單位提供更好的產品。
十、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重工集團在技術創新領域有兩大舉措。一是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集團研發投入達到銷售收入3%以上。今年濰柴技術中心、山推技術中心雙雙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海關總署和國家科技部年度審查,分別獲得了83.6分和76.9分的優良成績;山重建機技術中心以機械電子組名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經信委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山推機械順利通過了市級技術中心認定,名列位。二是加快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完成設立北美研發中心相關工作,歐洲研發中心達到259人規模;濰柴新研發試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推進電控、液壓、整機集成技術和新能源動力研發進程。這樣三箭齊發的態勢,使山重集團在創新型企業中始終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