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會暨十年發展回顧”大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2013年,機械工業止住了此前連續兩年的劇烈下滑,實現了中速增長。在向“制造強國”的邁進過程中,發展動力已逐漸由靠產品產量增長支撐向必須依靠產品升級和創新服務驅動轉變。會上同時排定了新一屆“機械工業百強”及“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座次。
“舉例來說,近10年(2004年至2013年)是我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10年,產量從2004年的507萬輛,提高到2013年的2212萬輛,年均增長17.8%;連續4年刷新全球汽車生產新紀錄,我國汽車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介紹說。
王瑞祥表示,我國機械、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從今年1至4月經濟運行的數據看,開局還算良好。“今年1至4月累計,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8.99%和9.07%。”董揚預計,今年全年汽車銷量達到2400萬輛,同比增長8%至10%,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然而,回升的市場并不能使業內人士解除擔憂。今年已進入完成“十二五”規劃倒計時,機械行業提出的穩增長、攻高端、夯基礎、強管理、提質增效升級的任務目標,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王瑞祥認為,解決機械、汽車大而不強的癥結,實現強國目標,根本的出路在創新,關鍵要靠科技的力量。
此外,重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有利于激發內在發展活力的環境和企業文化,也是王瑞祥提及的發展方向之一。“有了這一條,管理、創新、整合社會資源等,才更有可能做到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也提出,我國機械產業要想擺脫困境,機械企業必須盡快摒棄單純靠外延擴張和降價去爭奪“規模效益”的競爭模式;千方百計地在產品、服務、商務模式上不斷創新、創優,通過為用戶提供同行所難以企及的高品質服務,獲取與簡單的“規模效益”大異其趣的“稀缺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