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工程機械A股14家上市企業合計應收賬款為817.2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4.40%,其中河北宣工、山河智能、徐工機械等企業超過70%。
“需求低迷、行業萎縮、產能過剩、庫存積壓、風險增加、競爭加劇”,這是中國工程機械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共同的六大關鍵詞。
繼2012年業績整體下滑之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2013年“臉色”更加難看:排名的中聯重科營收385.42億元,同比下降19.82%,凈利潤38.39億元,同比下降47.63%;三一重工緊隨其后,營收373.28億元,同比下降 20.29 %,凈利潤 29.04 億元,同比下降48.94 %。
昔日“老大”徐工機械如今退居第三,營收269.95億元,同比下降16.12%,凈利潤15.08億元,同比下降38.11%;山推股份、常林股份等企業則出現較大虧損,廈工股份甚至曝出5.89億元巨額虧損。
市場哀鴻遍野,行業競爭卻在加劇。4月2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破天荒地拋出一份《關于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爭的警示函》(下稱“不當競爭警示函”),稱:“部分率先的制造企業采取了降價、延長保修期、低首付的銷售政策,有過度競爭傾向,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增加了行業整體的經營危險,影響我國挖掘機械行業安穩、理性、有序發展。”
走過高速增長的“黃金20年”后,中國工程機械似乎進入“血拼”時代。
產能過剩嚴重,企業卻仍擴產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工程機械主要設備保有量約為561萬~ 608萬臺,其中,挖掘機保有量134.1萬~ 145.3萬臺。“中國挖掘機生產企業規劃產能約60萬臺,目前全國挖掘機保有量已經突破160萬臺。”該協會名譽會長韓學松對記者說。
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挖掘機總銷量11.47萬臺,基本與過去兩年持平。2014年1—4月,國內挖掘機總銷量3.4萬臺,預計全年銷售12萬臺。業內人士預計,如果挖掘機制造企業不再新增產能,當前的產品產量能滿足市場4年以上的需求。
混凝土機械亦如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曾于2013年初公開警示,“中國混凝土機械行業,如果3年不生產新品,仍能滿足市場需求。”
令人“眩目”的是,市場龍頭的產能持續高歌猛進。2013年6月,三一重工[微博]上海臨港的挖掘機基地建設落成,年產能4萬臺;2014年3月,全球大工程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在江蘇徐州正式投產大型挖掘機,成為其全球大挖掘機制造中心?ㄌ乇死斩麻L道格拉斯·歐博赫曼說,在華共有17家制造基地,另有9個正在建設之中,表明我們還將繼續在華擴大產能,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應收賬款激增客戶違約事件頻發
為消化存量,爭搶市場份額,一些企業在銀行按揭、分期付款、融資租賃等“信用銷售”基礎上,不惜一再降低首付款比例來促銷。
山河智能的一位高管稱,“2008年以前,工程機械行業的首付比例一般是30%左右。2011年‘零首付’出現后,卡特彼勒的首付還在20%左右堅守了一段時期,而目前10%首付也開賣了。”
價格戰愈演愈烈。據獲悉,今年3月,福建某工程機械企業將原價80余萬元、22噸的挖掘機作價59.5萬元出售。隨后4月2日,“不當競爭警示函”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挖掘機分會發至各相關企業。
伴隨著上述促銷手段,工程機械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據統計,2013年,全國工程機械A股14家上市企業合計應收賬款為817.2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4.40%,其中河北宣工、山河智能、徐工機械等企業超過70%。
腫大、虛胖的應收賬款給工程機械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困難,甚至危及企業安全。“2012年以來,行業客戶平均違約率已經超過了25%。”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透露。
廈工股份在2013年年報中稱,應收賬款規模增大,盈利能力下降,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柳工則在2013年年報中坦陳,工程建設相關行業開工不足,部分客戶因業務收入下降與資金不足,導致行業信用銷售中的各類違約逾期還款量增加,造成了相關法律訴訟。
而以農業機械為主營業務的吉峰農機2011年高調進入工程機械行業后,2013年出現1.44億元虧損,公司直陳,因終端用戶違約,公司承擔了工程機械產品的回購義務,嚴重吞噬了主營業務板塊的利潤。
在全球經濟多年持續減速、國內面臨諸多挑戰、行業內逾期還款違約事件增加等背景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進入“大收賬”時代。“主流終端用戶或代理商基本不會采購同一品牌的產品,是違你的約還是違他的約?”某業內知名企業的副總裁直截了當地稱,對于企業收賬,“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裁員減產難突圍,惡性競爭仍持續
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風險逼近失控邊緣,諸多企業開始斷腕求生。
裁員是為有效的方式之一。2012年以來,包括三一重工等企業均被曝出以優化員工、競聘上崗、待崗、休假等方式大幅降薪或裁員的傳言。裁員是件敏感事,相關企業三緘其口。年報顯示,廈工股份2001年在職員工數6257人,2013年則顯示為4923人,降幅21.32%;玉柴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絕大多數企業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有的企業則選擇停產、減產或者減少投資規模。2010年8月,山河智能在天津設立北方研發制造基地,投資總額約45億元。2012年12月,山河智能曾刊發公告,否認天津廠區停產傳聞。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山河智能調整了在天津的投資規模,將一期投資中原計劃6億元的投資額減少至4億余元。2013年,天津山河實現營業收入4200萬元,凈利潤-2100萬元。
“逆勢做強全線產品”的相關詞匯亦出現在不少上市公司2013年財報中。盡管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占領混凝土機械75%以上市場份額,徐工機械、山推股份、廈工股份、福田重工等紛紛加入混凝土機械市場拼搶行列;柳工希望在穩住裝載機和挖掘機優勢之時,培育叉車、推土機等新業務;廈工股份則提出了進入叉車、盾構機、道路機械等全新領域。
在一個深不見底的行業低谷期,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過去“全產業鏈”的成功模式,似乎將部分企業拖至小而全的起跑線上。國泰君安分析師閆偉認為,“工程機械企業的重合度已經很高,盲目擴張已影響到了行業安全。”
經過20余年的全球化擴張后,三一集團(三一重工控股股東)對待行業競爭亂局,則選擇了降成本、控風險,同時擺脫對工程機械的依賴,強勢進入海洋機械。而中聯重科將未來產業版圖規劃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重型卡車、環境產業與金融服務等五大板塊。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要做裝備制造業企業,必須轉型升級,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術的這道‘坎’。”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非理性競爭,給了國際巨頭可乘之機。在全球經濟形勢尚不明朗之時,今年4月《國際建設》雜志公布,2013年,全球大的50家建筑設備制造商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0%,卡特彼勒全球銷售同比亦下降了16%,但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卻同比上升了24.9%。
2013年,我國14家工程機械上市企業總營收為1502億元(約為241美元),基本與卡特彼勒的工程機械板塊相當。2013年,卡特彼勒全年營收556.6億美元,而工程機械板塊占比不到1/2。
卡特彼勒董事長道格拉斯·歐博赫曼將中國區的優秀業績歸結于團隊、研發質量以及分銷模式的成功。不過公司的降價策略顯然為其中國業績增長出力較多。2013年,卡特彼勒推出新品320D2GC挖掘機,終端市場售價不到100萬元,而傳統的320D液壓挖掘機基本在110萬至120萬元之間,競爭優勢顯著。
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行業高速發展還是步入低潮,數十年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內以關系資本為紐帶的多層次、互補性的戰略聯盟沒有形成,即便在一定領域、一定市場以及研發、生產、銷售等價值鏈的階段性合作也沒有,惡性競爭局面仍在持續。
“一方面需要在產業鏈的橫向上實現均衡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加大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進行有效投入,填補產業鏈上的空白;另一方面要秉著大裝備制造成果共創共享的整體思路,做到共性技術共同受益。”詹純新建議,以國家資本入股方式,以市場原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合適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聯盟,避免自我殘殺,增強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