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建投資到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三批次重大工程包的變遷折射出,國家發改委穩增長手法正由守轉攻,在基建托底的基礎上,全力為經濟積蓄后勁培養新動力。
4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重大工程包聚集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六個領域,目標是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名片和“中國標準”。
首批七大工程包已投資3.3萬億元
自去年11月下旬以來,發改委已經陸續發布落地11個重大工程包。其中,去年發布的7大類重大工程包側重于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基建投資,以增長社會有效投資為重點,進而穩增長。據悉,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
“以軌道交通為例,今年全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總投資將完成3000億元,超過去年2857億元的水平,對穩增長拉動經濟的作用很明顯。”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巡視員李國勇說。
在穩增長基礎打下的大背景下,7月初,發改委一改套路,推出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突出“新興”性,充滿了引導經濟轉型升級的意味。
“制造業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制造技術與裝備的重大突破能給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式帶來重大變化。”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指出,我國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同時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層次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整個GDP的總量是63.6萬億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51萬億元,在這兩個數據里面制造業都占了1/3以上的份額,制造業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重要。
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說,在提出新興產業工程包安排之初,發改委也在考慮怎么來實施好新興產業工程包,而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選準工程包涉及的這些領域和方向。
重大工程包轉型升級
在7個基建投資工程包發布后,產業工程包進入視野。從7月初的四個“新興包”小試牛刀,到4日的六個“高端制造包”,發改委穩增長全力轉向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發展。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直言,當前我國的制造業既有轉型升級的需要,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發布這6個工程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要率先實現“五個一批”。
即,“要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要建立一批具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產業聯盟;要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要打造一批中國制造的知名品牌;要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蔡榮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