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訊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中國十一大類重大工程包中,生態環保、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新興產業這三個重大工程包內的專項項目已經悉數開工。而按照今年預算內投資的60%將在一季度完成的時間表,三月份或將有千億中央預算內投資落地。
經濟下行壓力下,穩增長成為我國今年主基調,而投資無疑是穩增長的主力。年初發改委發文,今年充分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關鍵作用,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許昆林此前表示,當下仍然應該“理直氣壯”地談投資。據了解,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5000億元中,60%將在一季度下達,其余的也將在上半年基本下達完畢。而今年前兩月中央投資項目已完成1509億元,也就是說,在3月份,還將有千億中央預算內投資落地。
利好:三月或將有千億中央預算投資落地
此外,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目前正在國家發改委的推進下制定,這一意見將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
鑒于過去多年來基建投資已經高歌猛進,市場擔心中國基建投資空間有限。此前,中信證券分析師張文朗撰文分析,我國基建還有多大發展空間。張文朗分析認為,中國基建資本存量過去20多年來盡管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增速,但與發達國家比,仍然差距很大。鐵路、機場基建、管道、水利、通信等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從質量方面看,我國基建總體上也比較落后,改善空間大。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大干快上,拔苗助長,中國基建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并不完全是供應跟不上,部分可能是因為經濟發展落后,從而導致需求不足。由此張文朗建議,在基建融資空間較大的情況下,未來基建投資應主要看基建需求增長速度。
此外,在地方投資具體執行方面,去年中央政府很多政策下發到地方,盡管有國務院的督查、審計署的審計,由于地方執行問題,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創下了多年新低。李克強總理也多次批評地方“不作為”“拖沓”等現象,“不得敷衍了事”。有分析認為,一些部委或地方官員之所以選擇性執行中央政令,是因為這些政策影響到了自身利益,當下的行政部門需要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無論如何,處長們花一年多的時間來“把關”中央的既定政策,這樣的現象不能繼續下去。
2016年首月,發改委已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其中,水利項目3個,總投資43億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1個,總投資111億元;能源項目6個,總投資297億元;工業項目1個,總投資21億元;高技術項目2個,總投資43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個,總投資17億元;倉儲物流項目3個,總投資5億元;其他項目2個,投資4億元。
在兩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透露,基礎設施建設,既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對改善人民生活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利于穩增長。據計算,2016年全國公路和水路加起來,預計投資規模達到1.8萬億,加上鐵路投資的8000億,鐵路公路水路共投資2.6萬億。
利好:三月或將有千億中央預算投資落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6個省區公布2016年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合計11308億元。
各省市2016年交通建設投資計劃
由此可見,2016年基建投資批復力度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