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經濟危機的發展,工程機械企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低位運行,但國家各項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產業鏈的逐步完善給工程機械企業渡過難關增加了信心。業內企業也抓住行業下行的陣痛期,開始修煉內功提升技術水平。
以下是2016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現狀分析:
技術創新增強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優勢地位明顯,工程機械產品自給率大大提升;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球化服務質量大幅提升,11家工程機械企業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行列;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近幾年工程機械行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 項,并有百余項產品獲中國機械工業及省部級科技獎。
節能減排,綠色制造成果豐厚;產品優勢明顯,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工程機械產品類別、產品品種齊全的國家之一;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取得成效;工程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新進展,工程機械產品“走出去”獲得了中國標準的支撐;企業高度重視產品售后服務,積極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用戶滿意度大幅提高。
蘇子孟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表示,“未來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要以創新思路為核心、以質量優先為重點、以強化基礎為切入點、以優化環境為目標。”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技術發展處于數字化、智能化、節能環保等技術發展階段,將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環境適應性、能源多樣性以及機器人等多維度創新開發時期邁進。
優質制造是關鍵
據悉,2015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行榜上,11家中國企業的營業利潤僅相當于6家美國企業的8%,但總資產卻相當于后者的一半多。如果和日本企業比較一下,結果更是驚人。11家中國企業的利潤相當于11家日本企業的11%,但中國企業的總資產卻是日本企業的1.2倍。我國雖然是工程機械使用和制造大國,但是產品含金量同國外同類產品依然存在差距,提質增效是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高質量的產品是重點,只有優質制造基礎支撐才能托起上層高端裝備的發展。
沈烈初 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機質協特別專家顧問沈烈初在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會暨百項全國機械工業用戶滿意產品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應“全面提高機械工業產品質量的理念”,要貫徹不斷提高產品“全壽命質量”、“全壽命性價比”、“全壽命優質服務”水平的理念。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產業結構過剩嚴重,其中包括產能過剩、土地面積過剩、設備過剩等。其次,不滿足新階段排放標準的原有設備需要盡快退出市場,按規定2016年4月1日,滿足二階段排放標準的設備包括新機將不能在國內銷售,同時排放相關監管法規亟待完善。再次,行業后市場秩序已成當務之急。后,企業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產品的性能有待提高,高端產品相對缺乏,大型與超大型產品不足。
發展前景良好
目前,行業進一步的發展還是有很多機遇的。節能綠色產品具市場發展潛力,市場的需求變化促進了節能綠色產品的發展,如城市生活與垃圾處理設備、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等。
高寒、高溫、高海拔等極端環境下的工程機械產品也將會有很大發展,如海洋工程機械、大型和超大型挖泥船、水下推土機、海洋大型機等特殊需求產品。非道路機械的排放雖然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隨著智能化工程機械時代的來臨,工程機械后市場潛能巨大。
在“十三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將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質量效益調整結構為重點,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以“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為契機,整合資源,設立15個研發中心,進一步加快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走出去,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蘇子孟 未來五年內,工程機械企業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配合國家引導工程機械產品結構向中高端方向發展,通過環保排放、安全、能耗等技術與法規標準,限止低端產品的入市,在“十三五”期間要使高端產品的比重達到相當水平。相信經過種種舉措,未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定會走出低谷進入一個新的良好發展周期。
“十三五”期間,隨著全球經濟與產業運行進一步趨穩趨好,以及中國經濟、政策利好的落地,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建設仍然處于發展階段。未來幾年將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作為裝備制造業中的優勢產業之一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經過深化調整后,必將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仍將保持著全球工程機械大市場的地位。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機遇以及市場潛能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