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萬眾矚目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圓滿落幕,歷時十天的大會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針對影響國計民生的各項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方案,其中的許多熱點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制造業作為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它的問題和發展方向向來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今天就由小編來盤點一下2017年兩會上那些關于制造業的熱點話題,帶領各位走進那冷酷堅毅的鋼鐵叢林。
中國制造如何邁向中高端
改革開放三十年,巨大的人口紅利帶來制造業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也借此機會完成了工業化基礎的打造,成為國際上的擁有全面工業體系的國家,但我們仍然有著諸多問題,我們的制造出的產品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下游,無法掌握核心的技術,更多地價值依然把握在國外企業手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讓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適時提出和全面實施,吹響了我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號角。代表委員們認為,縱觀國內外形勢,中國制造既迎來了寶貴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筑牢實體經濟這個發展根基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重點抓好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準轉型升級的治本良方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基礎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改革推進一年多來,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無論理念還是行為,都在發生積極變化: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了市場的重要性,認識到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擴產能的危害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調整商業模式,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技術質量,努力適應市場需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中國經濟健康長遠發展新引擎,正成為政府和企業間圍繞經濟發展的大共識。
制造業,我們一直在路上……
無論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實地經濟的振興亦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離不開一個詞——創新!技術創新、結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具體落實到制造業就是智能制造。國內智能制造的概念已經得到了企業的普遍接受,我們也有眾多優秀的民族企業正在不斷踐行著這條真理。阿里巴巴用大數據變革著傳統的商業模式,線上經濟成為當下主流;飛馳的地鐵不斷縮短著祖國大江南北的距離,其中蘊含著研華與和利時的技術革新與工控產品;易往信息作為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實踐中不斷的為國內制造企業服務,深化CPS內核,貫通整個制造環節,讓智能制造逐漸系統化、標準化。
制造業因為這些優秀的企業而不斷蓬勃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在制造業的不斷升級改造中受益,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這些標志企業的奮力前行,祖國制造強國的偉大夢想必能盡快實現!